在很多人眼里,人的出生都是决定了阶级的,可能某些人出生就注定有钱、有势;也可能有些人生下来就在贫民窟、难民营!出生如何基本上决定了每个人的未来走向,毕竟生于好人家的孩子自小就接受着好的教育,甚至耳濡目染也能学到很多处世之道,所以说——出身真的太重要了!不过也有很多人,拥有良好的出身也没有什么用,自己没有本事守住家业、地位,甚至连姓名都能丢掉!要说这些人中的代表,那一定要提的一个人就是——刘禅。
要论出身,其实是没有多少人能比过刘禅呢。从地位上来说,他的父亲是一国之君刘备,生下来便是皇子,天下对他来说都是唾手可得;从遗传方面来说,刘备在当时可是十分有名的一个君主了,作为皇帝他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带兵打仗方面也是计谋过人,完全是文韬武略样样行,刘禅作为他的儿子肯定是不会差的;从掌握的资源来看,刘禅虽然继位时年纪不大,但也不算小了,完全足够统领全军。
他父亲死后给他留下的也并非一个烂摊子,军中有一众大将坐镇,朝中更是有诸葛亮这个无人能出其右的谋士!他的父亲死前,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局势还算稳定,即便他不能扩充国土,有一众忠臣良将在侧,守住帝位也是不成问题的……
看上文就能看出,刘禅在当时完全是握着一手好牌的,但他却没有打赢!他输掉这一局人生赌局,其实是一早就埋下伏笔的。
其一,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被敌军掳走,为了救回他,大将赵云就曾经好几次冒险闯敌营,简直是生来就伴随着各种险情;其二,刘备死的很是突然,刘禅完全没有做好准备,慌忙中登上帝位,其实心里完全没底;其三,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对刘禅可谓是忠心耿耿,但刘禅却不是很信任诸葛亮;其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诸葛亮生前曾经跟刘禅悄悄地说过6字箴言:“亲贤臣远小人”,但刘禅却完全将遗言记反了,导致最终满盘皆输。
刘禅对诸葛亮其实是有些厌烦的,他认为诸葛亮作为一个臣子太过托大,自己一个皇帝,却处处要听诸葛亮的,而且诸葛亮背负着托孤重任,难免经常嘱咐刘禅,但是却让这个小皇帝感到厌烦,诸葛亮最终劳心劳力,劳累而死,死之前还是没有忘记嘱咐刘禅,但刘禅却认为终于不用被唠叨了,所以完全没有把诸葛亮的六字嘱咐放在心上,而且还完全反着来了——诸葛亮死后,他竟开始亲小人,远贤臣!
本来诸葛亮留下来很多能人贤士,但刘禅却跟一众阴险狡诈之人亲近。直到别人兵临城下,这些人不仅没有贡献良策,还煽动刘禅弃城出逃!本身城中粮草、兵力都很充足,刘禅却最终弃城逃走,诸葛亮辛苦坚守的江山,就这样拱手让人了!如果当初诸葛亮自己登上帝位,是否三国的结局就完全不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