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大体上有三种方式,一是以前朝勋贵身份篡位立国,比如隋文帝杨坚等人;二是以前朝勋贵身份在动乱中勘定天下立国,比如唐高祖李渊等人;三是以匹夫之身,为民除暴而立国。在以上三种立国方式中,最后一种被认为是得国最正。那么,在历代王朝当中,得国最正的王朝是哪一个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创建者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农家,自幼家境贫寒,凭借在地主家务工来糊口,甚至还曾出家当了和尚,在社会上四处化缘闯荡。或许是这样的履历,让朱元璋明白了人世间的疾苦,25岁的时候他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由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粗通文墨,因此得到赏识,此后慢慢拉拢了一支属于自己的起义队伍。当时,朱元璋的势力在几支起义军当中算不上强大,因此他采取谋士“高筑城、缓称王”的策略,韬光养晦,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地区。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为大明,并开始率师北伐,一举攻破元大都,明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正式开始。
明朝建立之后,历经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等大治之世,当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深受后世之人推崇,美誉其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明朝中期,在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时期爆发了土木之变,经此一战开始由兴盛转向衰落,但是中后期的几位皇帝都特点鲜明,逐渐稳定了局势。
可是,因为明朝末期弊政积重难返,党争之害、阉宦之祸,再加上天灾,国力开始衰退,内部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外部女真人建立的后金虎视眈眈。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攻入北京,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结束。
总之,明朝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到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止,一共存在了276年,传了16位皇帝。有人曾评价说,明朝是继汉朝和唐朝之后的黄金时期,有明一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可是,明朝的后继者清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在编修《明史》之时,大肆宣扬明朝是黑暗时期,16个皇帝不是暴君就是昏君,以至于如今人们对明朝产生了诸多误解。各位读者,你们眼中的明朝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