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唐高宗灭高句丽,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
创始人
2025-08-28 05:32:20
0

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率百万大军横渡辽河,拉开了一场持续十余年的东亚史诗级博弈——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的七次大规模征伐。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惨烈溃败,到唐高宗李治联合新罗最终覆灭其国,这场跨越两朝的战争不仅改写了东北亚的政治格局,更折射出中原王朝对边疆安全的终极焦虑。为何隋唐两代帝王不惜耗尽国力也要征服这个东北边陲小国?答案藏在辽东半岛的烽火狼烟与朝堂权谋的暗流中。

高句丽并非普通边疆小国。自汉末崛起以来,它逐步吞并辽东、渗透朝鲜半岛,巅峰时期疆域横跨今日中朝边境,拥兵三十万,修筑千里长城(“高句丽长城”),俨然成为东北亚的独立霸权。隋文帝曾警告:“辽东本中国地,今为贼巢,不可不取。”在隋唐统治者眼中,高句丽既是军事威胁,更是政治符号——一个拒绝朝贡、僭越称帝(婴阳王自号“太皇帝”)的政权,直接挑战了“天无二日”的中原正统观。

大业八年(612年)正月,隋炀帝以“高句丽不臣”为由,集结113万大军分24路北伐。这场倾国之战的背后,是炀帝对秦皇汉武功业的狂热追逐。洛阳出土的隋代粮仓铭文显示,仅第一次东征就消耗全国三年存粮。但更深层的危机在于:隋朝推行均田制后,大量流民被强征入伍,山东、河北民变已如地火暗涌。炀帝试图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却反将帝国推向深渊——三次东征导致“黄河以北,千里无烟”(《隋书》),最终引爆隋末大起义。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受挫后,唐朝改用“慢性绞杀”策略:联合新罗切断高句丽与百济的联盟,同时以海军袭扰其南部海岸。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率十万唐军跨海灭百济,完成对高句丽的战略包围。当唐高宗在麟德二年(665年)发动总攻时,这个曾让隋朝崩溃的强国已因饥荒内乱奄奄一息。总章元年(668年),李勣攻破平壤,末代国王高藏被俘,立国705年的高句丽终成历史。

当唐军火把照亮平壤城墙时,高句丽守军的绝望嘶吼与唐军“降者不杀”的呐喊交织成战争终章。据《三国史记》记载,城破后唐军缴获“户六十九万七千”,将二十万贵族工匠迁往江淮,彻底瓦解其复国根基。这场胜利在长安引发狂欢——朱雀大街连续三日解除宵禁,胡商们高举“天可汗威加四海”的幡旗游行。但对普通士兵而言,战争记忆更显残酷:洛阳出土的唐代墓志铭中,一名叫张亮的府兵写道:“辽东雪深没膝,同营十人九冻毙。”

民间反应则复杂得多。河北一带流传着“隋皇征辽死万千,唐皇征辽得江山”的民谣,暗讽两朝征伐的本质差异。而在新罗,金春秋王室一边向长安进献“高句丽俘虏舞”,一边秘密加固大同江防线——他们深知,唐朝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自己。这场战争最讽刺的遗产,是契丹人在高句丽废墟上悄然崛起,百年后将成为唐朝的噩梦。

高句丽的灭亡并未带来永久的和平。仅三十年后,其遗民大祚荣建立渤海国,继续在东北亚书写新篇章。而对中原王朝而言,这场持续两朝的血战暴露了集权帝国的致命矛盾:当边疆安全与帝王功业绑定,战争便成为吞噬民力的无底深渊。正如唐史学家黄永年所言:“隋唐征辽史,半部是财政崩溃史。”今天站在集安高句丽王城遗址前,那些斑驳的城墙仍在追问:究竟是谁征服了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上,一国首脑的每一次发言、每一个举动,往往都会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议论。高市早苗...
原创 汉... 汉朝,曾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但在汉灵帝的统治下,它却走向了衰亡的边缘。让人吃惊的是,导致这...
呈现美育浸润的育人本真 202...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少年宫及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四区教委联合承办的2025年北京阳光少年...
原创 谁... 欧洲经济快要扛不住了?德国、法国、英国这三大巨头,现在一个比一个惨,德国工业被能源卡着脖子,法国内部...
“艺术湾区”深圳国际酒店艺术博... 2026“艺术湾区”深圳国际酒店艺术博览会将于2026年6月26日—28日在深圳温德姆至尊酒店举行。...
长光启辰取得一种陶瓷加热盘及其...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春长光启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加热盘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授...
画家常玉:痴迷画女人裸体,画上...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66年巴黎阁楼...
墨香润社区 书法传雅韵 11月17日,龙王塘街道雅川社区的活动室内,墨香四溢,笔走龙蛇,一群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正聚精会神地跟着...
马可波罗取得窑炉砖坯上料装置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窑炉砖坯上料装置及陶瓷砖烧制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