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千古第一相,为何总有人吹嘘诸葛亮是千古第一相
创始人
2025-08-28 04:32:11
0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寒风吹散了蜀军最后一次北伐的希望。帐中油灯将尽,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遗表,最终星落岐山。这位后世尊为“千古第一相”的政治家,生前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宏愿,却在死后被推上神坛。有人称他“智近乎妖”,有人质疑他穷兵黩武——这场跨越千年的争论,折射的不仅是诸葛亮的功过,更是中国人对理想政治家的永恒想象。

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预言天下三分,为流离失所的刘备勾勒出战略蓝图。这个“跨有荆益”的计划看似完美,却在关羽失荆州后彻底崩解。当章武三年(223年)刘备托孤时,蜀汉已失去战略要地,精锐尽丧于夷陵大火。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民贫国虚”的烂摊子。

他选择了一条近乎偏执的复兴之路。对内,他亲自校核户籍,发明木牛流马运输军粮,成都平原至今留有他规划的“诸葛堰”;对外,他重新缔结吴蜀联盟,甚至不惜承认孙权称帝。但最震撼历史的,还是他五次以弱伐强的北伐。建兴六年(228年)的第一次北伐堪称奇袭典范:赵云佯攻箕谷,诸葛亮亲率主力直取陇右,若非马谡失街亭,长安或已震动。

这种“钢丝上的治国”需要惊人意志。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事必躬亲到“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的程度,连对手司马懿都感叹:“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但这也埋下隐患:蜀汉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的窘境,与其过分集权的治国模式直接相关。

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这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两军在渭水对峙百日。当蜀军试图在五丈原屯田持久战时,诸葛亮却突然病倒。民间传说中,他点燃七星灯续命失败,现实更残酷:蜀汉国库已无力支撑长期战争,军中甚至出现“女子当运”的记载。

他的死亡引发戏剧性反响。魏国前线将士欢呼“死诸葛走生仲达”,蜀地百姓则自发在田间地头祭拜,这种民间崇拜在唐代达到巅峰——杜甫写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宋元话本开始渲染“借东风”“空城计”。到了明代《三国演义》,诸葛亮已成为能呼风唤雨的神人。

但历史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尖锐指出:“诸葛之北伐,非伐魏也,伐汉贼耳。”这种道德光环掩盖了现实困境:蜀汉仅94万人口,却维持着10万军队;五次北伐耗粮超过600万斛,足够蜀中百姓吃两年。正如现代学者易中天所言:“他像精卫填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悲剧美模糊了政治家的实际功过。”

成都武侯祠的香火已绵延1800年,但真实的诸葛亮早已湮没在层层神话中。当我们争论他是否“千古第一相”时,本质上是在讨论:一个政治家的价值,究竟该用成败衡量,还是用精神标尺丈量?2012年出土的《李严墓志》显示,这位被诸葛亮废黜的政敌,墓中竟陪葬着诸葛亮的《诫子书》——或许在历史褶皱里,藏着比演义更复杂的人性真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山海经》就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各种记录,但是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人们发现《山海经》中所...
原创 诸...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长期处于混战之中。有一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领兵东进,去攻打司马懿。走到半路上...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临淄城下,齐王田建见秦国之兵气势壮如百万雄师,令人闻之胆寒,且除了齐国以外的其余六国...
原创 原... 中国因为在民国时期混乱的时局下,出现了很多的帮派,有的黑帮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有五大黑帮背景十分的深厚...
原创 赵... 在正史上,赵云军旅生涯最后一战是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年。当时诸葛亮想突袭祁山,于是采用...
《吕氏春秋》:被低估的治国宝典...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本被严重低估的奇书——《吕氏春秋》。它不仅是战国末期的学术巨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
女子问同事问题被怼“你算啥”,... 广东惠州的陈女士,就因为上班时请教同事一个工作问题,直接被对方用陶瓷杯砸脸,缝了20多针,脸都毁了。...
再进联盟杯决赛!2年前梅西场场... 直播吧08月28日讯 联盟杯半决赛,梅西梅开二度,迈阿密国际淘汰奥兰多城晋级决赛。 两年前联盟杯决赛...
原创 在... 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完善程度远远高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有着一种更朴素的法律精神。中国封建时代律法不仅...
韩国的老人能有多凄惨?什么原因... 前言 发达国家和人口老龄化是相伴相生的一对兄弟。 一提到发达国家和人口老龄化,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