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在滇越铁路人字桥的世纪守望
创始人
2025-08-28 03:02:31
0

云南红河3月15日电 题:一家三代在滇越铁路人字桥的世纪守望

记者 韩帅南

检修铁轨、清理垃圾、整理日志……作为滇越铁路人字桥的守桥人,杨有光每天都要在隧道和桥梁间穿行几个来回。这样单一而枯燥的工作,他已经重复了34年。

滇越铁路人字桥挺立在悬崖峭壁间。李嘉娴 摄

1910年,连接中国云南昆明与越南海防港的米轨铁路滇越铁路通车,成为中国最早的跨境铁路通道。作为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建筑,人字桥已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悬崖峭壁间挺立了一百余年。

“人字桥所处的地势非常险峻,当年修建这座桥时有800多名中国劳工付出了生命。”杨有光说,1907年,他的祖父就在此修桥,他的四叔在退伍后也在这里守桥十余年。

1991年,刚满18岁的杨有光成为一名预备役民兵,随后便被分配到滇越铁路人字桥段,从此开启守桥之旅,“所以说我们一家三代都与人字桥有着不解之缘”。

初到人字桥,周边环境十分艰苦。“路不通,附近几乎没有村民,一个星期只能吃上一顿肉,还不能放开吃。”杨有光回忆,当时不仅要守桥,平时还要训练。有不少同伴受不了苦选择离开,但杨有光坚持了下来。

在守桥人的宿舍楼墙上,“人在桥在,与桥共存”的标语十分醒目。这也是杨有光接过守桥使命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多年来,“人字桥”从部队驻守转为地方管理,守桥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坚守时间最长的只有杨有光。

穿上工作服,带上手电筒,杨有光的日常工作便是巡查人字桥前后隧道内外和大桥,检查铁轨和各种设施的安全情况。杨有光和同事们每天要巡查6次,每次来回6公里,多年的坚守使得他对路段情况了如指掌。

人字桥所在路段山高林密、地质复杂,“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成为守桥人和其他铁路守护工人的真实写照。遭遇风雨天气,人字桥周边的情况更加复杂,看似简单的巡查工作也会变得危险重重。

杨有光清楚地记得,1996年大年初一,当他结束巡察工作正走到宿舍楼旁时,一块巨石从山上滚落。眼看躲闪不及,他只能侧身抱头蹲在土堆旁。巨石堪堪从他头顶划过,砸中宿舍扬起巨大烟尘。

杨有光正在工作。李嘉娴 摄

“幸好当时客运火车已经通过,要不然后果不敢想象。”回忆起这件事时,杨有光担心的依然是火车的安全。

杨有光人生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人字桥上度过的,难免无暇顾及家中,陪伴家人的时间一减再减。“我对不住家里的老人、妻子和孩子,陪他们的时间都太少了。”谈起家人,这个坚强的苗族汉子湿了眼眶。

2016年,杨有光的两个孩子住校读书后,妻子罗琼芬也随他一起到人字桥守桥。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杨有光的心里更踏实了。

滇越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一路向南,默默运行百余载,见证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杨有光一家三代人,也见证着滇越铁路的兴衰历史和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

尽管如今滇越铁路不再繁忙,每天只有两趟列车经过人字桥,但杨有光依旧如34年前一般坚守岗位、一丝不苟,确保过往列车安全无虞。

“人字桥不仅跑火车,也是一件文物,守护好它,我这辈子就值了。”杨有光坚定地说。(完)

【编辑:张子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舞台上,一国首脑的每一次发言、每一个举动,往往都会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议论。高市早苗...
原创 汉... 汉朝,曾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但在汉灵帝的统治下,它却走向了衰亡的边缘。让人吃惊的是,导致这...
呈现美育浸润的育人本真 202...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少年宫及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四区教委联合承办的2025年北京阳光少年...
原创 谁... 欧洲经济快要扛不住了?德国、法国、英国这三大巨头,现在一个比一个惨,德国工业被能源卡着脖子,法国内部...
“艺术湾区”深圳国际酒店艺术博... 2026“艺术湾区”深圳国际酒店艺术博览会将于2026年6月26日—28日在深圳温德姆至尊酒店举行。...
长光启辰取得一种陶瓷加热盘及其...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春长光启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加热盘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授...
画家常玉:痴迷画女人裸体,画上...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66年巴黎阁楼...
墨香润社区 书法传雅韵 11月17日,龙王塘街道雅川社区的活动室内,墨香四溢,笔走龙蛇,一群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正聚精会神地跟着...
马可波罗取得窑炉砖坯上料装置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窑炉砖坯上料装置及陶瓷砖烧制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