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光和元年,发生了一件怪事情:南宫寺庙的一只母鸡快要变成公鸡了,只有头上的鸡冠子部分还没有变。
汉灵帝听闻此事后,非常惊奇,他为了这件事专门招来议郎蔡邕寻求答案,蔡邕告诉他:“头是元首,是一国之主的象征。如今鸡的身体都变了,只剩头还没变,而陛下已经知道了这件事,这意味着天下将要发生大事而不会成功,但如果陛下应对不当,朝政方面的弊端不改善,等到母鸡头冠也变成公鸡的模样后,那麻烦就真的大了。”(《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光和元年,南宫寺雌鸡欲化为雄,一身毛皆似雄,但头冠尚未变。诏以问议郎蔡邕,邕对曰:"貌之不恭,则有鸡祸。臣窃推之,头为元首,人君之象也。今鸡一身已变,未至于头,而上知之,是将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若应之不精,政无所改,头冠或成,为患滋大。"是后张角作乱,称"黄巾贼",遂破坏四方,疲于赋役,民多叛者。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乱。)
鸡这种小动物,我们并不陌生,古代没有钟表,每天天快亮的时候,雄鸡就会准时报鸣,人们就可以根据鸡叫来安排自己起居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雌鸡并不会因为天亮就鸣叫。因而,在蔡邕看来,母鸡变成公鸡这件事,代表着上天希望他能够以臣子的身份提醒汉灵帝改革政治弊端,头未变,也就意味着为时未晚。
但汉灵帝何许人也?一个可以认宦官做父母,公开买卖官职“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的奇葩存在,又怎么可能因为蔡邕一句劝谏就改变昏庸的本质了呢?
果不其然,七年之后,张角的太平道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东汉王朝就此拉开了灭亡的序幕。
后来,蔡邕这番失败的劝谏,也被史学家记录了下来,作为皇帝失德,导致天下大乱的典型案例用来警醒后世的君王。
这种将超出常理认知的现象,归结于“天人感应”降下的预兆的谶纬之学在东汉非常盛行,那时候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们往往把一些自己难以理解的东西当作鬼神所为。例如,古人认为王朝的兴衰和它的气运有关,当王朝的统治者昏庸无道时,国家所对应的五行德运就会衰减,新的承接着相克亦或相生德运天命的王朝会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
东汉时期的人们认为炎汉“着赤帝之符”主天心,即东汉是顺应上天的旨意管理中原大地的,因而,当“赤德衰尽”的时候,火生土,代表土德的“黄”将承赤而生。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那些试图取代东汉王朝的野心家们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上去符合上天的意愿,他们甚至会刻意营造自己“土德”昌盛或者水德克火的假象:
“建康元年,九江盗贼徐凤称黄帝,着黄衣,代表土德取代火德;
永嘉元年,历阳贼华孟称黑帝起兵攻九江,代表水德克火德;
汉灵帝光和七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起兵反汉,寓意土德将取代火德;
孙权称吴王时,言黄龙见于鄱阳,于是以“黄武”为年号,称帝后,又说黄龙出现在武昌,又改“黄龙”为年号,几波操作孙权就差把自己是真命天子几个字刻在名字前面了——真命天子·孙权;
袁术自认为自己是“舜帝的后人代表着土德”,当代汉而立,加上他又恰好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丕篡汉自立后,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他根据五德正土德,土尚黄的原理,将年号定为“黄初”,并且他还把国都“雒阳”的名字改为“洛阳”,以应和“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的寓意,给自己叠加火生土、水克火的双重BUFF。”
“信仰”这种东西,在乱世当中,是平民的希望,是野心家的工具,当五德更替的风声在民间传播的时候,也就代表着时代将被野心家裹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