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上记载着孔子出生在“鲁昌平乡陬邑”。“鲁”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家,就是现在山东省滋阳东南至江苏省的沛县和安徽省泗水一带。“陬”是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方的一个城市。孔子的第十二世孙孔安国说:“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
孔父嘉生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为了躲避华氏的祸乱而逃往鲁国,并定居曲阜。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所谓“七去”也就是“七出”。“大戴礼”上记载着——妇有七去:不顺父母者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书去、窃盗去。
叔梁纥晚年得子,那份喜悦不难想象。孔子满月的这一天,他大摆喜宴,招待亲友,一时贺客盈门,热闹非凡。叔梁纥把襁褓中的幼儿抱出来让亲友们欣赏,这孩子生得眉宇开阔、三停(注:相学家将人的颜面与身体分为三部,称为上、中、下三停,据此测断一个人整个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吉凶良厄)平等,而且啼声洪亮,确实不同凡响。由于爱子是秉受尼山灵气所生,叔梁纥当场替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施氏所生的伯尼已经九岁,由于足部有毛病行走不便,经常受到同龄孩子们的欺凌、侮辱和讥嘲,使得他把上学这件事视为畏途,说什么也不肯再去读书。征在看在眼里,着实同情他,不忍深责,于是索性由自己来教导。伯尼资质虽钝,但对于是非善恶却能了然于心,继母的慈祥关怀使他感激不已,因此格外地恭敬孝顺,对弟弟孔子更是非常地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