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创始人
2025-08-27 09:32:34
0

盛唐时所管辖的西域,地跨天山南北,东西绵延二千余里。

西有大食,南有吐蕃,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都对西域虎视眈眈。

在如此广大的区域,抵抗如此强大的对手,大唐在此部署军队却不足5万人。

大唐是怎么做到的呢?

盛唐西域驻军

742年,唐玄宗沿边设10经略、节度使。

其中,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就是长期驻西域的,总兵力不过44000人,马7700匹。

事实上,自大唐平定西突厥,全取西域之地后,在当地的直接驻军,一直也就4、5万人。

这个规模,与大食、吐蕃等虎视眈眈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光吐蕃,就曾数次出动10万以上规模的大军进取西域。而且,比之西域本地较强的势力也远远不如。

然而,大唐对西域的统治,却是比较稳固的。

甚至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北边兵多内调,吐蕃攻占河西、陇右,安西四镇与朝廷交通断绝后,四镇官兵依然坚守孤城。

直到808年,安史之乱50年后,安西四镇才全部失守。

唐军,是怎么做到的呢?

胡汉共治,汉蕃一体

显然,无论西域唐军如何精锐,如果单靠这么点人,是远远不够的。

大唐在西域可调的兵力,可远不只直接驻军!

大唐对西域采取的是“一区两制”的政策。

其中,除了东部的西州、廷州、伊州、沙州等与中原发展相近的区域实施与中原一致的管理方式外,在天山南北及中亚北部广袤地区,采取的是羁縻制度。

执行羁縻政策的区域,“全其部众,民不入户籍,岁无常赋”,部族首领既是大唐的将军、都护,又是原部族的可汗,维持原有统治地位,保留原有部落体制,并享受朝廷特殊优惠的政策。

上图中,各都督府,多为各可汗兼任。

安西、北廷两大都护府(后改节度使),在此总揽全局。

战事发生时,都护府(节度使),凭借“天子信宝”,既可以调直接驻军,也可以调各部族军参战。

事实上,在保卫西域的作战中,往往是胡汉一体,蕃兵为主,边疆少数民族往往发挥了主体作用。

甚至在一些作战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西域各族兵。

比如,裴行俭擒西突厥十姓可汗。他就是以“安大食使”的身份只带少数随从抵达西州,然后以狩猎为名调四镇部族子弟,深入万里,直扑中心,擒拿企图联吐蕃攻四镇的西突厥十姓可汗的。

又比如,739年,盖嘉运讨伐突骑施黑姓可汗。

盖嘉运招集突骑施中支持唐军的部队及拔汉那以西诸国,并联合石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之兵,一举取胜。

素质过硬的唐军

西域各部为何愿意与唐军一起作战呢?

自然是由于盛唐的天恩与天威。

而天恩、天威最直接的体现,自然是西域驻军!

西域唐军的素质过硬,才能恩威并施。

比如安西大都护郭元振,无显赫武功,但以诚信对待少数民族,赢得爱戴。已经部落强盛的西突厥首领乌质勒心服口服,宣誓效忠。

又比如裴行俭,提孤旅深入,深入万里,以智取之,兵不血刃就擒拿欲联合吐蕃侵犯四镇的西突厥十姓可汗!

不光是将领有智,唐军之兵也镇得住场子。

以小勃律为例。

小勃律屡屡击败吐蕃军。

后来,吐蕃围攻小勃律首付,小勃律王向北庭节度使求救时说: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于是,北庭出番、汉步骑4000相救,与小勃律合兵夹击,大破吐蕃,俘斩数万!

依附大唐,大唐发4000兵足以保你!

随后,小勃律又“以身试法”,试一试反抗大唐的后果。

后来,小勃律王贪图女色,纳吐蕃女为妻,与附近20多个国家一起归附吐蕃,断绝与大唐的朝贡关系。

高仙芝率万人进讨。

当时,小勃律的娑勒城有吐蕃军有10万,他们依险而守,靠山临河,修筑城寨。

高仙芝的对策简单直接,他对李嗣业说:中午前打败敌人,不然就处死。

李嗣业率步兵登上高山,推大石咂敌,又亲率诸军冲击敌军。

结果,吐蕃猝不及防,一片大乱,摔死这十之七八。

随即,唐军攻取小勃律与吐蕃唯一通道(一条藤桥),并断桥。

如此,吐蕃不得救小勃律了。

小勃律王被迫投降,该国遂平!

归附大唐,唐军虽少,足以救你。

断绝大唐,唐军虽少,足以灭你。

敢不服吗?

坚定的朋友

大唐能保持西域的稳定,还要感谢一位坚定的朋友。

今天维吾尔人的祖先,回纥人。

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安西四镇与朝廷断绝后,支撑唐军孤守四镇的,除了英勇的唐军将士,还有回鹘。

与其他一些强大后就想着进犯中原的游牧民族不同,回纥强大后,一直保持与大唐的友好关系。

安史之乱时,回纥曾出兵帮助大唐平定叛乱。

而在安西与朝廷关系断绝后,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与沙陀、回纥相依,吐蕃屡攻部下。

然而,吐蕃强盛,790年时,安西四镇中三镇失守,仅剩龟兹。

即便如此,在806年、808年,龟兹唐军依然能联合回鹘,两次全歼吐蕃。

直到808年冬,龟兹唐军以自治身份加入回鹘汗国,但依然打着大唐的旗号!直到···回鹘汗国分裂。

回顾大唐在西域的经营,特点如下。

唐军发挥了领导作用,他们集中精兵于各关键要点,以点带面,团结各部。

而边疆各少数民族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与唐军精锐联合作战,保卫西域。

其中,像回鹘这样的朋友,则在大唐衰落后,依然接受大唐的册封,并与英勇的当地唐军并肩作战,保卫共同的家园。

大唐能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长期经营西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对于一个人成大事而言,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言,有能力和会混人脉哪个更重要? 能游...
原创 三... #头条中国史# 风云跌宕的三国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精彩绝伦的故事,也留下各种阴谋论,马超在蜀汉不受...
原创 一... “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自古以来,那些为官清廉的人都在史书上留下了好声名,而那些酷爱敛财...
原创 慈... 有一深夜,她召一名男子入宫,事后还对男子许诺高官厚禄,但是被男子义正严词的拒绝,男子还发誓永不入宫。...
原创 中... 我们一直被称为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在历史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元素被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比...
原创 6... 如果把花花公子、军事家、政治家放在民国时期,那完全不是事,但是把这三个身份放在一起,那就完全不一样,...
从九龙九凤冠看明代顶级高奢 如果你在逛国家博物馆时,发现人群突然排起了长队,那一定是在围观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以此为设计灵感的...
原创 三...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三国可以说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个诸侯都是在力求人才,武将就不用说了,多得数不胜数,...
原创 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民族融合不断进行着,汉人“胡化”和胡人“汉化”的现象都时有发生,但由于中原文明...
孙中山先生与江门五邑人的交往 今天,3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先生逝世100周年。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