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明朝“最后一个男人”,死于1662年,神化到2025年
创始人
2025-08-27 08:03:05
0

李定国云贵抗清,也算是清朝统一中国之前,大陆前政权最后的反抗了。而当时李定国的政策是扶明抗清,那么李定国为什么要在抗清的同时扶明呢?李定国的反抗最终为何又以失败而告终呢?

矛盾体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的余部以云贵为中心,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抗清,而这也是明末农民军大起义最后的余波了。这支队伍中有四位头面人物,分别是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以及艾能奇。这四位都相继走上了扶明抗清的道路,但是刘文秀早逝,艾能奇战死,孙可望降清,只有李定国走到了最后。

李定国原本是陕西人,10岁时就投奔了张献忠的农民军,是大西军中少有比较有战术素养的将领。然而基于南明阵营内部的大量问题,李定国的抗清事业其实很难不失败。

南明政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腐朽的政权,在朱由检死的时候,南明其实还有着相当的优势,控制着黄河以南,太行山以西的半壁江山,以及数百万的军队。然而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南明的统治者们依然不以国事为重,不把抗清当成主要的事业,而是继续“攘外必先安内”,将农民军当成头号大敌。

其实农民军和南明统治者本身就是两个敌对的阶级,农民军本身就是为了反抗明朝腐朽的统治者而诞生的。而在南明政权于初期做出了错误的决断之后,其很快就无法对清军的南下做出有效的抵抗了,福王政权一年内就垮台,后来的鲁王,唐王政权也相继垮台。

清军占领了江南之后,很快就笼络了当地的地主阶级,组建起了以汉人为主的军队,抗清事业也就这样渐渐的走向了下坡路。1649年11月,永利政权建立之时,南明就只剩下爱了云贵川和两广的部分地区,而当时清军的孔有德和李成栋则正在从湖南和广东向西南腹地继续进攻。

在这个形势无比危急的情况下,南明政权内部的问题其实仍然非常尖锐,有着楚党,吴党的党争,以及马吉翔专权等等问题。除此之外,南明朝廷还非常的仇视与排斥那些同他们联合的大顺军残部,当大西军主动的和南明朝廷联合的时候,南明朝廷最开始依然选择拒绝,甚至企图分化农民军。

1649年,由于南明朝廷拒绝和大西军合作,以及谋害大顺军,导致大顺军只剩下数万人退回了荆襄一带,南明失去了两支潜在的抗清力量的帮助,也就导致湖南和两广相继沦陷。在南明军形势愈发危急之时,他们也只能接受了大西军的联合请求。

1652年,孙可望派兵将永历皇帝迎入安隆,随后大西军开始出兵向东面和北面进攻,甚至击毙了孔有德,歼灭了数十万清军,广西,湖南,江西,广东,以及四川大部分地区被收复,这也是清军入关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当时清军甚至试图放弃西南七省,从而和永历皇帝议和。

大西军是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抗清力量,其兵力高达二十万人,和清军入关的满人军队的数量基本上相等。当时大西军取得的战果,可谓是天下震动,如果能够乘胜追击,那么他们很有可能真的打败清军,至少也能够长期分庭抗礼。

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南明内部的统治阶级却又开始干起了勾心斗角的老勾当,他们在农民军内部挑拨离间,致使大西军也陷入党争之中。而这种党争很快就致使孙可望和李定国两位将军反目,孙可望率兵前往湖南准备诛杀李定国。

而李定国为了保存自己,不得不忍痛抛弃了在湖南前线的十万精锐部队,清军顺势反攻,前线的大好局面也就此逆转。当李定国转战两广之际,南明朝廷的党争变得更加激烈,皇帝的使臣不断要求李定国先把皇帝救出来,李定国最终决定先放下战局救皇帝。

1656年,李定国从孙可望的控制中将皇帝救出,然而这就让孙可望成为了“奸臣”,农民军的内部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爆发的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孙可望的降清。当孙可望降清之后,大西军的抗清事业,其实也就不可避免的失败了...

矛盾久矣

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持续了很久,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四将各领一军,孙可望因为资历最深所以也就被推举为了第一领导人。然而孙可望这个人既缺乏抗清的决心,又充满了政治野心,其实他是想要自己当皇帝的。

但是在李定国等人的坚决反对下,孙可望才被迫决定联明抗清。大西军在云贵建立政权之后,随着李定国的战功越来越多,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孙可望却非常的嫉妒,为了打击李定国,孙可望曾经找借口在演武厅打了李定国五十军棍。

是李定国顾全大局,自请平定沙洲之乱“赎罪”,这才避免了大西军分裂。大西军和南明朝廷联合之后,孙可望也就此成为了南明朝廷官员所讨好的对象。孙可望就此变得越来越飘飘然,1652年李定国在前线越战越勇的时候,孙可望却听信谗言打算杀害李定国。

阴谋败露之后,孙可望甚至准备攻打李定国,由于孙可望的内讧行为,清军才有机会再度攻入湖南。孙可望却因为轻敌而遭遇惨败,自己的精锐损失殆尽,逃回贵阳之后再也不敢谈什么北伐了。而由于孙可望的行为,导致大西军损失了数十万的精锐部队,农民军遭遇了重大削弱,此后再也没有和清军正面作战的能力了。

然而孙可望到了这个时候还在搞内讧,甚至杀害了明廷十八位主张召回李定国的大臣,这也导致永历皇帝和孙可望的关系跌落冰点。在李定国转战两广之际,孙可望不但不给予任何的援助,甚至不断地派兵袭击。

1655年,孙可望听闻李定国退守南宁,并且准备前往昆明,于是派兵在李定国的必经之地埋伏,试图全歼李定国所部,然而李定国却打败了孙可望,还将永历皇帝迎到了昆明。李定国进入云南之后,大陆上的抗清力量基本上就只剩下了云贵了。

清廷为了征服云贵,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包围进攻云贵,关键时刻,孙可望竟然还想着歼灭李定国,1657年双方交战于交水,孙可望甚至亲自带来了十六万大军,然而因为大多数部众倒戈向了李定国,所以孙可望全军覆没,狼狈的逃亡长沙降清,由于孙可望降清,所以清军也就此掌握了云贵的内部形势,和地理情况。

孙可望和他的亲信甚至亲自为清军充当鹰犬,带着清军打李定国,而这也为李定国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入缅

清军大兵围攻云贵之际,虽然李定国率军猛烈抵抗,可是人数和国力上的差距是无法比拟的,正所谓人力有时穷,李定国最终还是兵败丢了昆明,永历皇帝和李定国也逃到了滇西,两人在腾冲分道扬镳,永历皇帝决定逃入当时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缅甸寻求庇护。

永历皇帝一行人进入缅甸之后,立刻就被解除了武装,并且被安置在了阿瓦附近,一众人等寄人篱下,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而李定国则率军南下进入了孟定和木邦,腊戍一带,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缅北。

当时缅北地区本身就有不少的华人,所以李定国在当地存在活动基础,此时李定国和白文选等将领手中尚且还有数万人,缅北地形复杂,倒是也可以与清军长期打游击。所以在1660年-1661年,李定国和白文选数次进入缅甸试图将皇帝迎回。

缅军打不过大西军,被杀了五六万人,但是缅军人数实在太多,大西军到底还是打不到阿瓦。可是李定国此举却引起了缅王的警惕,最终也直接导致了永历皇帝被交给吴三桂。永历皇帝死后,李定国也被活生生的气死了,终年42岁,李定国临死前嘱咐儿子:“宁死荒外,勿降也。”

所以李定国所部最后也没有投降,很多人就此流落中缅边境,乃至缅北地区。而李定国死后被勐腊当地人奉为“雨神”,还为其修庙祭祀。

参考资料:
《李定国实现联明抗清的原因分析》 胡绍华
《李定国入粤作战考论》 张禧龙,王浩淼
《李定国与郑成功抗清事迹考》 李震
《从两枚永历钱看杰出抗清英雄李定国》 蒋将
《试论李定国“联明抗清”斗争失败的原因》 尹承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解锁婺源茶道!清宫茶、农家茶、... 婺源人会种茶、善制茶、懂饮茶。茶道、茶礼、茶俗就像是条涓涓的小溪,生生不息的汇入中国茶文化的海洋。 ...
事发上海星巴克!女顾客咆哮10... 今天(8月26日) 话题#上海星巴克店员被顾客持续咆哮骂哭# 冲上热搜第一 事件回顾 8月24日...
建议问责18人!云南田坝煤矿致...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云南局今天对外发布云南田坝煤矿致人死亡顶板事故调查结果:经查,该起事故直接原因为人...
原创 为... 就拿努尔哈赤创造的满文来说,他借鉴的,正是蒙文,在文字上,满蒙就不分家。 而明朝呢,在文字、语言上,...
原创 妲... 妲己发明一样东西,已流传3000多年,如今家家户户都在用 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妲己这个人吧,她是纣王最...
原创 最... 中国古代,皇帝掌权,作为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一定少不了伺候他的人。古代人三妻四妾非常正常,但是皇帝...
原创 2... 中国东北生活着近200万的朝鲜族人,他们和朝鲜人与韩国人有什么关系呢?准确来说这三个民族其实都是一个...
原创 1...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8月28日,毛主...
原创 从...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端有一岛,名基维斯特岛。这里四面环海,气候宜人,对那些喜欢小麦肤色的欧美人来说,...
卧龙经济战:诸葛亮北伐的粮草智... 卧龙经济战:诸葛亮北伐的粮草智慧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蜀汉丞相诸葛亮以益州一隅之地,屡次北伐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