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报纸”早在唐朝就已出现?谈谈唐朝的新闻传播
创始人
2025-08-27 08:02:49
0

作为现如今的人们了解世界和外部信息的基本方法,新闻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事物之一。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获取就变得更加容易和触手可及,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参考。

但是,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追求却绝不仅仅只是近现代时期才产生,古人同样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实际需求而去搜寻信息。

也因此,报纸这一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本应是近现代产物的东西早在唐朝时期其实就已经有所雏形。

一、进奏院状成为唐朝报纸的最早源头

随着唐朝对外军事扩张活动的不断进行,属于唐朝直接管辖的区域也不断扩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唐朝中央政府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尤其是在并不安宁的边疆地区,唐朝中央政府更是尤为担心。

因为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当遥远的边疆发生战乱之时,仍然由中央来提供物资补给和下达实际的行政命令,显得有些天方夜谭。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开始给予部分官员一定的军事、经济及行政权力来掌管地方,

从而让他们能够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这也是节度使这一职务的来源。

直到唐朝中期,全国各地的节度使数量加起来一共多达四十多位。为了同中央进行更好的信息交互和其他方面的交流,他们纷纷在京城设立了属于自己的办事处,

早期被称为“邸”,并在唐代宗时期统一被更名为“上都知进奏院”,也就是进奏院。

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协调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节度使之间的关系,代替节度使和中央政府进行各方面事务的交涉,并且为地方节度使汇编和整理各种政治信息。当这些信息整理完成后,进奏院就会向节度使发放一份书面报告,其表现形式整体就类似于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进奏院本身并不受中央政府管辖,这在唐朝中后期更是尤为突出。

但是,对于进奏院状到底是不是能够称为唐朝时期最早的报纸,这在学术界却是一件经过了诸多商议的事情。

一方面,进奏院状的发行对象却基本只是藩镇节度使个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这与传统新闻的内涵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进奏院状应该更多只是公文,而非报纸。但另一方面,进奏院状是在收集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所完成,这又与传统新闻的性质有着一定相符。同时,进奏院状与传统公文之间也不尽相同的。

但无论如何,进奏院状却都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官方文书向官方报纸转型的见证,说其是唐朝报纸的雏形并不为过。

二、唐朝的新闻传播活动并不少见

1、露布成为最为便捷的形式之一

对于露布这一物品,古人在《封氏见闻录》一书当中有着明确的解释:“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也就是说,每当取得战争的胜利后,人们便会在帛书上写下捷报,把它挂在竹竿上之后,

将士们再将其迅速送回京城,而这面帛书便会在运送的途中不断向众人传递获得胜利的消息。

另外,露布上还往往

写下一些其他与战争有关的信息,比如像立功将领的名字、被俘虏的敌军首领的名字或者是一些需要遭到惩处的变阵投敌分子。虽然露布所传递的新闻往往只是军事信息,但这古代仍然是一种传播力度广、影响远的新闻传播方式。

由于露布所具备的浓厚军事性质,这使得露布在唐朝时期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对人们的影响之深也是其他新闻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在唐德宗时期,当承载着长安城收复这一消息的露布传来的时候,即便是归为九五至尊的唐德宗也不禁落下泪来,足以可见露布的地位。

当然,也正是因为露布所拥有的这些特点,露布还经常能发挥出其他作用,比如北魏时期的韩显宗在打了胜仗后,就曾专门不使用露布来传播战胜的消息,

从而突出自己不慕功名的高尚品格。而北魏孝文帝则十分重视军事捷报的传播,认为这能够极大提升军队士气,这都是新闻传播的作用体现。

2、条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对于条报,其早期可以追溯到贞观时期记录皇帝各种行为动态的《起居注》当中。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正亲征高丽,

他的一举一动就被身边的人记录下来并向远在定州的太子汇报,这种汇报形式就被称为飞奏。

直到之后战争结束,这种传播新闻的形式也没有结束,反而是继续沿袭下来,并在不断

发展演变当中以条报的形式又呈现给广大民众。

在开元时期,条报的内容大多是“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这些记录歌舞升平之事,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只是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条可以得知宫廷事务的渠道,可供平时消遣罢了。

三、总结

总的来说,新闻传播并非是近现代的产物,古人在这一方面其实也有着诸多发明创造,只是碍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无法显现出如今那般强大的作用。但即便如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

古人仍然找到了诸多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传播影响最远的一些新闻传播方式,这不得不说是古人智慧的显现。

同时,若非有着前人给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恐怕也难以短短百年间便发展到如此地步,终究还是离不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参考资料:

《唐代新闻传播活动考》——姚福申

《唐代报纸的历史追溯》——李晶、昌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相信朋友们对“民族英雄”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国家受到外族入侵,人民受到...
原创 俄... “停止杀害非洲人!这是歧视带来的谋杀!” 1963年12月13日,莫斯科郊外发现了一具黑人的尸体,经...
拆书帮丨引领孩子探索文明奥秘,... 记者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悉,该社旗下神秘岛策划的“去考古”系列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套书以考古为主题...
原创 中... 华夏盛世,首推汉唐,这两个朝代的文治武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名将自然也是最多的。 秦末乱世,...
原创 魏... “超级大国”晋国“解体”后,秦国、齐国、楚国松了一口气,然而新的国家又崛起了,这就是魏国。在战国初期...
原创 2... 说起日本这个国家似乎天生有给别人当小弟的气质,而且还是那种不够忠贞随时反水的小弟,在明清之前日本人就...
原创 非... “今天吃什么?罗非鱼!”“油,锅里倒,盐,锅里倒,西红柿,锅里倒。” 这可能是很多人对于非洲饮食的一...
川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历... 在广西南丹县,陈先生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藏品——丙午户部川字版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这枚钱币是陈先生...
原创 李... “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唐朝美女杨玉环的容貌与人生经历,在诗人白居...
原创 家... 在广西南丹县的某个温馨家庭中,陈先生珍藏着一件非同寻常的家族传承之宝——一枚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样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