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陵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灭?千年之谜被美国学者破解,中外信服
创始人
2025-08-26 10:32:25
0

如果从古埃及、古巴比伦算起,人类的文明历程已经延续了八千年。毫无疑问的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五百年,是文明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远超过了前一阶段。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现代人比古人更聪明吗?也不尽然。可能在整体的人口素质上,现代人会优于古人。但是,古人创造的一些“黑科技”成果,也会让今人苦思良久,才能知晓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秦始皇陵中的“千年长明灯”,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始皇陵中出现的“千年长明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同行文武大臣簇拥着始皇帝的尸首急速赶回咸阳。继位的二世皇帝胡亥举丧后,

将始皇帝葬于骊山皇陵,后世称为秦始皇陵

没几年,秦帝国二世而亡,刘邦取武关进驻关中平原,项羽不久后也进入咸阳。项羽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尽数摧毁,还尝试掘坟毁尸,没能成功

此后的两千年中,秦始皇陵多次遭到盗墓,破坏。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南北朝的石虎,唐朝末年的黄巢,在攻入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后,都曾经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

到了清末民初,社会再次走向混乱,盗墓手法也得到现代科技的加持,秦始皇陵又多次被损坏。期间,

甚至出现了民国正规部队“转行盗墓”的情形

新中国成立后,混乱的形势逐渐平息。国家休养生息后,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科学考察。神奇的一幕,就在这一时期发生了。

在考察人员进入一个封闭的坑穴后,发现坑穴里不是漆黑一片的。一盏

两千年前放置的油灯,竟然还在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

“千年长明灯”为何存在至今

一盏油灯,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可能有人会问:秦始皇陵不是被多次盗采吗?为什么这盏油灯还会存续至今,没有被盗墓贼拿走?是因为油灯的价值不高吗?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是始皇帝的陪葬品,一盏两千年前的油灯流传至今,它的

文物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盏油灯没有被破坏,或者被盗墓贼带走,原因就在于秦始皇陵的建筑规模。

皇陵的面积,并不是现代人寄托哀思的陵园可比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认同。

同理,秦始皇陵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土堆,而

是一个结构复杂,占地广阔的地上、地下建筑群

。世人熟知的西安兵马俑,也只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47年继位,继位时还被称为秦王。

嬴政继位的同年,他的陵墓就已经开始在骊山修建

。到始皇帝离世,秦始皇陵已经修建了近四十年。

从考古挖掘现场来看,秦始皇陵是仿照秦都咸阳的格局修建的。始皇帝的

墓穴位于正中,外围依次建有宫城,内城,外城和郊城

。仅陵区中心墓穴的占地面积,就超过了两万平方米。

在中心墓穴外围,分布着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其中,

仅陪葬墓和陪葬坑就有六百多处

历史上多次对秦始皇陵的盗采,极少有直接挖掘墓穴本身的。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光是周围的陪葬墓,就已经够盗墓贼们忙活的了。

秦始皇陵占地广大,又结构复杂,盗墓贼

不太可能将所有的坑穴都找出来挖开

。所以,应该会有部分陪葬墓,陪葬坑得以幸免,其中的陪葬品也就完好地保存至今。

这些陪葬品,经历两千年不见天日,在科学有序的考古挖掘中重现人间。

那盏“长明灯”,就属于这种情况

长明灯何以千年不灭?

问题又来了,这盏长明灯为什么能在两千年后,仍旧可以燃烧呢?

学过基础化学的人都知道,燃烧的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物——大多数条件下指氧气;三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点。

在封闭的坑穴中,没有持续不断的氧气补充。即使最开始油灯被点燃,在氧气耗尽时,油灯就会熄灭。而这盏长明灯被发现时处于燃烧状态,个中原因就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

考古人员翻阅史料,找到一则记载,说

这个油灯里的油是人鱼的油或者鲸鱼的油

。但是,现代科技可以分析这两种物质的组成成分,并没有特别之处可以解释油灯长明的现象。

长明灯的困惑,后来在一名美国学者的帮助下得到了解释。原来,这盏

长明灯的灯芯中,混有部分白磷。

分析白磷的化学性质,就可以获悉长明灯的秘密了。

是一种燃点很低的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常温下就可以达到燃点,燃烧起来。长明灯以白磷作为灯芯的混合物,

尽管不能保持长久燃烧,但是可以获得“复燃”的效果

也就是说,留有长明灯的坑穴,在封闭之后,穴中的氧气慢慢耗尽,长明灯没有了助燃物,也就停止了燃烧。

当后人开启坑穴后,坑穴中又充满了含有氧气的空气。

灯芯中的白磷重新开始燃烧,继而引亮了油灯

坑穴开启最初的一段时间,为了防止空气稀薄引发窒息,考古人员是不会进入的。等确认安全进入坑穴后,

长明灯已经复燃了,就此给可考古人员造成了“长明”两千年的假象

这一观点,经过多次严谨的实验,获得中外人士的认可。至此,“千年长明灯”的秘密,就算被正式揭开了。

结语

与秦始皇陵中“千年长明灯”类似的“黑科技”,在中外考古成果中屡有发现。有一些,可以依照现代科学的原理得到圆满的解释;有一些,引发了多种基于科学理论的猜想,接近获得真相。

但是,还有一些,至今依然无法得到让人信服的解释。由此可见,尽管没有先进的技术,精密的仪器,在某些“尖端”领域,古人展现出的智慧,并不亚于我们这些现代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润... 听朋友讲了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是有个女性移民美国后去买马桶,执意要买非中国产的。买之前反复确认,看到马...
原创 瓦... 19世纪末,沙俄不断在中亚进行侵略扩张,侵吞我国帕米尔地区大片领土,与此同时,英国势力从印度西进。俄...
原创 青... 自从35年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横空出世以来,【古埃及就是夏朝】谣言...
原创 历... 在历史编订中,有史料的保存,也有史料的毁灭。史官们认为有价值的史料,就可以保存,认为没价值的史料就可...
原创 蒙...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蒙古是位于俄...
原创 荆... “从诸葛亮追随刘备,骑马出山的第一天开始,大戏就真正拉开了序幕,第一步就是准备夺取荆州。” 在“三顾...
原创 周... 引言:迷雾中的圣王传奇 翻开《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姬发以“伐纣灭商”的壮举被铭刻为华夏文明的开创...
原创 古... 历时2000多年的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
原创 满... 满清最后一位状元,文采一般,却因这个原因夺得“魁首”!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到清朝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由...
原创 他... 应知音朋友邀请。这篇文章主要从“洪承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洪承畴降清后的选择”两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对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