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古埃及、古巴比伦算起,人类的文明历程已经延续了八千年。毫无疑问的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五百年,是文明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远超过了前一阶段。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现代人比古人更聪明吗?也不尽然。可能在整体的人口素质上,现代人会优于古人。但是,古人创造的一些“黑科技”成果,也会让今人苦思良久,才能知晓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秦始皇陵中的“千年长明灯”,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始皇陵中出现的“千年长明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同行文武大臣簇拥着始皇帝的尸首急速赶回咸阳。继位的二世皇帝胡亥举丧后,
将始皇帝葬于骊山皇陵,后世称为秦始皇陵
。
没几年,秦帝国二世而亡,刘邦取武关进驻关中平原,项羽不久后也进入咸阳。项羽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尽数摧毁,还尝试掘坟毁尸,没能成功
。
此后的两千年中,秦始皇陵多次遭到盗墓,破坏。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南北朝的石虎,唐朝末年的黄巢,在攻入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后,都曾经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
到了清末民初,社会再次走向混乱,盗墓手法也得到现代科技的加持,秦始皇陵又多次被损坏。期间,
甚至出现了民国正规部队“转行盗墓”的情形
。
新中国成立后,混乱的形势逐渐平息。国家休养生息后,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科学考察。神奇的一幕,就在这一时期发生了。
在考察人员进入一个封闭的坑穴后,发现坑穴里不是漆黑一片的。一盏
两千年前放置的油灯,竟然还在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
“千年长明灯”为何存在至今
一盏油灯,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可能有人会问:秦始皇陵不是被多次盗采吗?为什么这盏油灯还会存续至今,没有被盗墓贼拿走?是因为油灯的价值不高吗?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是始皇帝的陪葬品,一盏两千年前的油灯流传至今,它的
文物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
这盏油灯没有被破坏,或者被盗墓贼带走,原因就在于秦始皇陵的建筑规模。
皇陵的面积,并不是现代人寄托哀思的陵园可比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认同。
同理,秦始皇陵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土堆,而
是一个结构复杂,占地广阔的地上、地下建筑群
。世人熟知的西安兵马俑,也只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47年继位,继位时还被称为秦王。
嬴政继位的同年,他的陵墓就已经开始在骊山修建
。到始皇帝离世,秦始皇陵已经修建了近四十年。
从考古挖掘现场来看,秦始皇陵是仿照秦都咸阳的格局修建的。始皇帝的
墓穴位于正中,外围依次建有宫城,内城,外城和郊城
。仅陵区中心墓穴的占地面积,就超过了两万平方米。
在中心墓穴外围,分布着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其中,
仅陪葬墓和陪葬坑就有六百多处
。
历史上多次对秦始皇陵的盗采,极少有直接挖掘墓穴本身的。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光是周围的陪葬墓,就已经够盗墓贼们忙活的了。
秦始皇陵占地广大,又结构复杂,盗墓贼
不太可能将所有的坑穴都找出来挖开
。所以,应该会有部分陪葬墓,陪葬坑得以幸免,其中的陪葬品也就完好地保存至今。
这些陪葬品,经历两千年不见天日,在科学有序的考古挖掘中重现人间。
那盏“长明灯”,就属于这种情况
。
长明灯何以千年不灭?
问题又来了,这盏长明灯为什么能在两千年后,仍旧可以燃烧呢?
学过基础化学的人都知道,燃烧的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物——大多数条件下指氧气;三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点。
在封闭的坑穴中,没有持续不断的氧气补充。即使最开始油灯被点燃,在氧气耗尽时,油灯就会熄灭。而这盏长明灯被发现时处于燃烧状态,个中原因就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
考古人员翻阅史料,找到一则记载,说
这个油灯里的油是人鱼的油或者鲸鱼的油
。但是,现代科技可以分析这两种物质的组成成分,并没有特别之处可以解释油灯长明的现象。
长明灯的困惑,后来在一名美国学者的帮助下得到了解释。原来,这盏
长明灯的灯芯中,混有部分白磷。
分析白磷的化学性质,就可以获悉长明灯的秘密了。
是一种燃点很低的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常温下就可以达到燃点,燃烧起来。长明灯以白磷作为灯芯的混合物,
尽管不能保持长久燃烧,但是可以获得“复燃”的效果
。
也就是说,留有长明灯的坑穴,在封闭之后,穴中的氧气慢慢耗尽,长明灯没有了助燃物,也就停止了燃烧。
当后人开启坑穴后,坑穴中又充满了含有氧气的空气。
灯芯中的白磷重新开始燃烧,继而引亮了油灯
。
坑穴开启最初的一段时间,为了防止空气稀薄引发窒息,考古人员是不会进入的。等确认安全进入坑穴后,
长明灯已经复燃了,就此给可考古人员造成了“长明”两千年的假象
。
这一观点,经过多次严谨的实验,获得中外人士的认可。至此,“千年长明灯”的秘密,就算被正式揭开了。
结语
与秦始皇陵中“千年长明灯”类似的“黑科技”,在中外考古成果中屡有发现。有一些,可以依照现代科学的原理得到圆满的解释;有一些,引发了多种基于科学理论的猜想,接近获得真相。
但是,还有一些,至今依然无法得到让人信服的解释。由此可见,尽管没有先进的技术,精密的仪器,在某些“尖端”领域,古人展现出的智慧,并不亚于我们这些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