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噩梦“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康熙大怒:抓住后诛其九族
创始人
2025-08-25 22:32:55
0

“反清复明”一直是笼罩在清朝初期上空的阴影,当时的满族宗亲无不在这层阴影下,终日提心吊胆地生活,唯恐前朝遗孤的迫害。

在民间众多“反清复明”的组织中,声势浩大的“朱三太子”一行最让满族宗亲忌惮

极度渴望杀之而后快,康熙就曾大怒道:“抓住后诛其九族!”

能受到“株连九族”如此酷刑之人,究竟是多么的十恶不赦,“朱三太子”究竟是什么人呢?

败局已定,三位皇子出逃

当李自成大摇大摆地闯进乾清宫的时候,明朝的命运已然走到了终点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西直门,派一太监企图与崇祯皇帝,朱由检谈判,以求获得百万军马、藩王之位。

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拒绝,

面对宫中四起的哭喊声,刀剑的火拼声,他深知明朝已无回天之力,与其做一个傀儡,不如痛快殉国。

不待他人的刀剑相逼,

他自缢于景山,用死亡带走了一生的悲凉,朱由检死后,皇城一片混乱。

他一生本有七子,在他临终前,却只剩下了三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在李自成攻入皇城后,在侍从的掩护下,三子得以从皇城逃出,保全性命。

面对天下大乱的局势,三位皇子不得不隐姓埋名,

然而,本在皇城长大,未经风霜的贵胄始终抵不过人心的难测。

在吴三桂协助清军进入山海关后,局势变得复杂起来,野心勃勃的清军显然并非善茬,为安抚民心,

他们假意传言道要为崇祯帝报仇。

为将谎言变真话,多尔衮要求士兵严守军纪,不抢掠百姓,为继续安抚汉人的抵触情绪,甚至放话会善待前朝的皇亲国戚。

在清军萦绕的氛围下,饱受风霜,一路漂泊的太子,朱慈烺很快就相信了谎言,不顾性命之忧,前往其外公周奎家中。

处事老道的周奎自然不信清军的一套说辞,对单纯的外孙十分担忧,不久,外面就传出了前朝太子回京的风声。

为保护朱慈烺,周奎不得不撒谎道,眼前在府中人是假冒的太子。

然而,这样的小把戏怎么骗得过多尔衮的眼睛,

他将计就计给周奎一家安上了假冒太子的罪名,将周家满门抄斩,朱慈烺也难逃一死。

太子已死,朱慈炯继位

朱慈烺死后,朱慈炯顺理成章地成为前朝的第二位太子,相比于朱慈烺的行事单纯,朱慈炯就显得小心翼翼地多。

即使是在两股势力,一方是清政府,杀之而后快,一方是反清复明的造反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势寻找下,也未寻到其半片身影。

朱慈炯究竟去了哪里?

在当夜离开皇宫后,朱慈炯便像是一阵风,无影无踪,其实,

在离开皇城后,他便遁入空门,万念俱灰,只求此生与青灯古佛为伴。

面对一朝倾覆的皇城,四处逃窜的宫人,在景山自缢的父皇,回顾一生,在皇宫里的日子好像是一场荒唐的梦,

醒来后,面对的是血光,是死亡,是无力回天的命运。

他不似朱慈烺一般还抱有一丝对皇朝再起的希冀,毅然决然变剃发为僧,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想轻易地放过这位皇子。

在一次外出途中,他不小心被山贼抓获,

山贼并没有发现他的身份,他小心翼翼地哀求,见山贼并未如满人剃头,断然判定他们是汉人。

为了保命,朱慈炯不得不将自己深埋的秘密说出,告知他们自己是前朝定王,以求保全性命。

此话一出,带头的山贼顿时热泪盈眶,带着一众人跪地行礼,原来这群山贼并非真的打家劫舍之徒,他们都曾是前朝的将士,若非乱世,怎会做起山贼以抗清军。

眼见新太子就在眼前,众人惊喜于反清复明有望,不待朱慈炯是否同意,便纷纷出谋划策,拥立他为帝,筹划起建国大业来。

当时的汉人大多本就对清政府不满,在得知太子尚在,纷纷前往投诚,不足一百人的“山贼”队伍,不过一段时间便形成一股颇具规模的势力。

然而,好景不长,清政府很快便得知消息,一所平民百姓组成的队伍怎能抵得过清军的专业军队,几番战斗下,

朱慈炯不出意外地被抓获,反清复明的火焰还未茁壮燃烧就被掐灭了。

朱三太子四起,朱慈炤残喘求生

为了笼络民心,不惹起民族矛盾争端,清政府对诛杀朱慈炯一事密而不谈,未曾想民间竟愈发地生出朱三太子朱慈炯还流落在外,拥他人为王的事端。

此后的61年里,曾发生过大大小小不下70次的起义,

清政府不曾想朱慈炯之死能引来如此多的麻烦,随即,一个新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为彻底斩断明朝遗孤的祸根,他们计划找来朱慈炤代替朱慈炯,

几番寻找之下,他们果真找到了仅剩的皇子,朱慈炤

在清政府统治下,隐姓埋名生活六十余年的朱慈炤早已不是皇宫中养尊处优的王爷。

在六十余年的风雨中,

他改名为王士元(原是王),一生从事着教书先生的工作

他借着王士元的假名字,娶妻生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五岁,他一直谨慎小心地生活着,却不曾想儿子的名字是他暴露身份的百密一疏。

在他给儿子取名字时,依旧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孩子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带土字偏旁的生僻字

在登记名字的官员发现这一不寻常之处后,连忙上报朝廷,朱慈炤的身份不得不向世人揭露。

朱慈炤一生小心翼翼,在老年之际却不得不被清政府强行安上起义谋反的名头,最终难逃一死,就此大明宗室的血脉彻底断绝。

然而,大明出逃的三位皇子相继被杀后,清政府的日子终于安生了吗?一个“反贼”的倒下是千千万万个“反贼”

站起。

即使,大明王室已经不复存在,康熙震怒说出,株连九族之言,依旧没有消退那股“反清复明”的势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清朝初期,清政府惶惶不可终日,一直处在那个“反清复明”心悸的煎熬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时期更...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更乱?这个问题就像问“火锅和烧烤哪个更上火”一样,让人一时半会儿答不上来。不...
讣告!18时24分,巨星陨落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简牍学家、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初世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日...
原创 诸...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实际上成为了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大权在握,唯我独尊!虽然不至于直接篡位...
这个姓氏人口差不多1亿,却几千... 皇位换着坐,啥时候轮到张家呢?张这个姓,是我国人数很多的一个大姓,快要有1亿人了。 不过,在中国漫长...
原创 诸... 诸葛亮是蜀汉的一位顶级谋士,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因此诸葛亮是对刘备非常感激的。在刘备驾崩...
原创 如... 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汉人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明朝历史...
原创 原... 自从诸葛孔明第一次进军中原后,魏明帝曹睿便时刻关注着蜀汉的动静。 一、司马懿适时举荐贤能。 当魏明帝...
原创 隋... 在隋末唐初的时候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很多起义,都不想再遭受隋炀帝的暴政,想要推翻他的统治,在这段历史除了...
原创 为...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有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大部分地区历经战争后,国家数量往往增多;但东亚地区却恰恰相反...
原创 蜀... 建安二十四年冬,成都武担山下旌旗猎猎。五十七岁的刘备颤巍巍接过玉玺,这位漂泊半生的枭雄终在西南一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