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有无数爱国志士奔赴战场,为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多年来的腥风血雨,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英雄,他们不畏牺牲,用鲜血筑就钢铁般的长城。人们耳熟能详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著名代表。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个英雄群体,这五位英雄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他们隶属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1941年8月,抗战进入了很艰难的时期,日军为了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出动重兵对根据地进行“扫荡”。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部队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大部撤离后,6班留下来扼守狼牙山。
6班当时只剩下五个人了,面对步步紧逼的日军,他们临危不惧,凭借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都没了,五勇士于是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宁死也不投降。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因为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因此得以幸存下来。作为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他们后来一位享受师级待遇,另一位返乡务农。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
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伤愈后,重新回到了部队,后来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立战功。回国后,葛振林来到湖南,先后担任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南县兵役局副局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1982年葛振林退休,后来享受正师级待遇,晚年生活幸福而充实。
另一位幸存者是宋学义,因为跳崖后伤势严重,折断了腰骨,他不得不于1944年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在那里,宋学义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不久,宋学义的家乡得到解放,他于是和妻子返乡务农。宋学义始终保持革命英雄本色,吃苦耐劳,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使家乡北孔村得到了快速发展。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积劳成疾,后来在郑州去世,终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