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城·倾听一座城丨西安:赴一场千年之约
创始人
2025-08-25 03:02:09
0

钟声漫过城墙的棱角,四方的城垣在熹微中舒展筋骨。

这是西安城墙永宁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周的青铜深沉厚重,秦的砖瓦浑厚朴实,汉的歌赋磅礴恢弘,唐的诗篇璀璨如星。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在这里留下印记,“叠加”成现在的西安。

观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观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上展出的兵马俑(2024年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拍照(2024年8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的断面遗址上,就能清晰地呈现出五大夯土层,就印证了西安城墙它从隋唐时期就作为当时皇城的一部分城墙被沿用。”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文保陈列室主管裴佳玮说。

游客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一日看尽长安花”,大明宫遗址的夯土台基上,高铁掠过时卷起的风,吹散了某个春夜长安城枝头的繁花。被雨水浸润过的“天街”,如今蒸腾着肉夹馍的香气,车水马龙、热闹繁华。曲江千顷,诗赋的墨迹在游船桨声中重新晕开,与岸边咖啡馆拉花上的云纹连成一片。

2024年4月11日,汉服爱好者在西安市大唐芙蓉园赏花留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这是唐诗的圣殿,也是汉赋的发祥地,有时候你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一个唐诗的典故,马上就想到白居易的诗、杜甫的诗、李白的诗。”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商子秦说。

2024年2月2日,游客在西安大唐芙蓉园观看长安灯会。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棋盘格街道中,穿着汉服的姑娘踩着共享单车循着白居易的屐痕。博物馆里,导览仪里的解说与晨钟暮鼓在耳边奇妙叠音。地铁站台上,展柜中的三彩马昂首嘶鸣,倒影里尽是举着手机拍摄的现代面容。

身着复原唐装的演员在西安博物院为游客呈现唐朝生活风貌。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感觉自己像回到了唐代,和唐朝的古人一起生活的样子。”游客这样说。

时间好像悄悄越过长安与西安的分界。风尘仆仆穿越的千年长路,不过是长安城打了个盹的瞬息。

这是冬季版冰火《长恨歌》演出现场(2024年1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过去我们的历史都是看的,今天更多的人是要参与进去。我们用现代的光影和我们的传统的建筑融合在一起,把我们的唐文化激活。在沉浸式文旅上,我们把盛唐文化让它活回来了,叫‘一日千年’。把西安这种城市,这种古老的城市推到了全世界。”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阎建滨说。

长安,是历史的回响;西安,是文明的见证。千年的约定,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色(1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统筹:吴炜玲

编导:董琳娜

记者:吴鸿波

视觉设计: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徐... 前言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明朝的重要重臣,都是历史中鲜明的政治人物。在明朝的权力舞台上,他们经...
原创 明... 明朝的建立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出身豪门大族,而是一个农民起...
原创 郭...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已经73岁的郭汝瑰终...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被称为土豪皇帝的历史人物,是大明王朝的一个独特象征。他的成长背景充满了贫困与艰难,经历了...
原创 一... 为什么日本注定无法成为世界大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大家是否注意到,全球性的强国崛起通常都经历了一...
原创 古... 古代的朝廷中有许多官职,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权力和职责。我们常听到大将军、兵部侍郎以及户部尚书等职务,...
读懂笔墨深处的苏东坡:庞鸥《无... 11月22日午后,初冬的暖阳温柔漫过苏州子畏书院的落地长窗,将一室映照得暖意融融。“笔墨真趣——走进...
原创 日... 这篇文章的内容涉及的是历史上的民族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历史以及相关的侮辱性言语和行为。改写后...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投降诏书,全国人民纷纷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