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有名的乞丐皇帝,他登山大统后想念“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桥段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俗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带兵打仗可以,真正的让他治理江山,从能力上还是欠缺。这不,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接连出了几件大事,差点灭国。
朱元璋刚刚登基不久,为了垄断自己的权利,对有功之臣大开杀戒,30多个人中侥幸存活的只剩下4个,致使明朝的人才凋零。
紧接着,太子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年幼无知的皇孙建文帝。而当时其他藩王实力强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建文帝的叔叔,于是窝里反了,明军自相残杀31年,部队精锐力量损失惨重。
1449年,明英宗对边境地带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人包围,全军覆没,英宗被俘。
在古代有一句俗语叫: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都被抓了,不营救的话,眼看就面临着被灭国的危险。上去营救的话,第一就是没有敢做这个主,第二实在是实力不足啊。
文武百官没人敢发一言,有人主张南迁,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于谦。
于谦的祖先在钱塘江做官,七岁时,有个和尚卜卦,说他将来可以做拯救时局的宰相。于谦为官后,一直敬仰文天祥的气节,为官清廉。
他的第一个主张就是不要南迁,他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
他的第二个主张就是“另立新君”,这四个字让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他说,现在只有让瓦剌人手里的王牌瞬间变得不值钱,他们才有可能妥协。
意见被采纳后,又在立君王上出了问题。
大臣担心太子年幼,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可郕王再三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景泰皇帝匆匆上台,朝野民心大定。
于谦又积极整军备战,在京师城外重创瓦剌人,使得明朝成功度过了立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可以说,危难之时,于谦的想法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人只是想到了英宗的安危,可于谦想到的是整个国家社稷,他将“社稷为重,君为轻”演绎到了极致。
但他最终没有逃过政治牺牲品的厄运。
可是,于谦的精神却时刻铭记,他的诗句永远流传: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