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武松的英雄形象斩获无数拥趸。殊不知清西陵第一任泰宁镇总兵白公元,也是武松的忠实粉丝。
白公元,满洲镶黄旗人,档案多略去姓氏,称公元。白公元生卒年月不详,《清史稿》没有其传记,著述仅见乾隆十二年《直隶易州志》开篇序。
乾隆元年,白公元调任泰宁镇第一任总兵兼内务府总管大臣,掌督率官兵,巡防游徼,翊卫陵寝。就任之初,听说泰陵后山一带,内外风水多猛虎伤人,遂命各汛官弁广设弓弩,日夜巡查。因雍正帝的泰陵正在紧张施工,人员嘈杂,导致去年春天到今年秋天一无所获。入冬以后,正是虎上阳坡之际。乾隆二年十月十二日,右营步兵张礼等于后山外红桩内坡下村甕儿沟下弩打虎一支。十三日,右营马兵李广华等于后山官座岭南沟,用鸟枪打虎一只。
白公元于任内除打虎外,毫无建树。乾隆十三年四月己未被免职,调京以旗员用。好好的一个二品大员被降为六品,受到断崖式处理。
西陵何时对外开放?
清西陵自建陵之初就有重兵守卫,对外秘而不宣,对普通人是一个神秘存在!如果不是战乱兵燹、王朝兴替,不会轻易示人,清西陵对外开放亦是如此。
被动开放。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0月底法军攻占保定并开进易县,占领西陵10月之久。法军指挥官凤撒吉利非利用军事占领之机,对西陵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制图,摄影。调查报告于1907年在《集美博物馆年鉴》即《亚洲艺术》前身第31卷中以单篇形式发表,标题为《西陵》。向世人首次揭开了清西陵的神秘面纱!
主动开放。自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以后各国自亲王以下,公使、参赞,文武、绅商及女眷人等,時常来陵瞻仰。特别是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八(1903年4月5日),由詹天佑自主设计的高易铁路投入使用后,各国官商往来游历络绎於途,把泰陵内务府衙门作为接待处,妥为接待。
一九二二年二月,北京师范学校商请清皇室内务府允准,史地部二年级学生 33人,于四月一日,来西陵修学旅行。此次以接待平民、开展以研学为目的的修学旅行,在清西陵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清西陵对外开放的开始。
龙輴啥样?
龙輴,又称如意床,是专门为帝后棺椁奉安地宫而造的平车。仿轻便铁路,铺木质阴槽轨道,轨道上铺棉毯,平车上铺棕毯。将帝后梓宫放置龙輴上,前后由夫役用黄丝绳拉拽,由地宫入口经隧道斜坡,将梓宫平稳运至宝床安放。
这张照片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同治四年四月龙輴车立样,尺寸稍小于故宫博物院藏同治四年《芦殿棚丈尺略节》记载的定陵龙輴车,可能系定东陵龙輴车。尺寸如下:
车宽:五尺(1.65米),车 长:八尺五寸(2.83米),车前高:一尺三寸(0.43米),车后高:八寸(0.27米)。
泰陵石牌坊维修过几次?
雍正皇帝的泰陵,三架石牌坊与大红门形成宽敞的四合院形式,在清代陵寝中独树一帜,堪称国粹。
我们能从这张老照片看到,大红门外南面神道石牌坊东旁次间东西各有三根木抱柱,托举木横梁一道,用来支撑断裂的石柁枋。关于这张照片拍摄于何时?石柁枋何时断裂?维修过几次?清代档案有详细记载。
1926年,据内务府统计,八国联军过境西陵,石牌坊保护木柱三根全行失去。这张石牌坊照片,三根立柱齐全,推断应在 1901年 8月法军撤离西陵以前拍摄。
同治四年( 1865年)二月十七日,泰陵内务府员外郎成连报告西陵守护大臣载华、恩弼,发现大红门外南面神道石牌坊东旁次间石柁枋从中间裂缝一道。
第一次维修于同治四年九月初三日,加横梁抱柱支顶,支付石牌楼维修款 756两。第二次维修于同治十年正月,因木料间有压裂,走错情形较重,东西各加一根抱柱。第三次维修于光绪四年( 1878年)十二月初六,经宜振奏准在东次间添安抱柱一根,由祈世长等承修。我们现在看到的榆木额枋和抱柱、铁力木包边,当为 1926年后的第四次维修。
西陵的邮局在哪?
雍正皇帝的泰陵自雍正八年( 1730年)开工,便派王公大臣常川驻工,八旗绿营兵护卫。西陵距京城 240余里,常有奏牍、函札往来。嘉庆四年五月明确,所有公文由半壁店公所沿途递至都中西华门外、雷神庙(北长街)新立公所,投交其京内各衙门。半壁店公所具有现代邮局的功能。
泰东陵建陵年代?
泰东陵是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的陵寝。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是《甄嬛传》中甄嬛的原型。孝圣宪皇后最为长寿,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 86岁。孝圣宪皇后未与雍正帝合葬,在雍正帝泰陵东北三华里的东正峪另建陵寝,是曰泰东。
关于泰东陵的建设年代,说法不一。《直隶易州志》记载:东正峪,于乾隆二年建造钦工一处殿宇,两庑俱用布瓦,琉璃瓦敬谨收贮;八旗防御 1员,披甲 5名,绿营外委千把总 1员,步兵 12名负责看守;栽种仪行并周围松柏等树 12500株。以上资料说明,泰东陵建于乾隆二年是没有问题的。
什么是鬼见愁?
清代工匠称陵寝的丹陛、石碑、水盘等大件石料为“鬼见愁”。
关于大件石料的运输,有冬季道路泼水成冰、夏季铺麦秸等,人拉马拽的记载,颇为不易!经查阅档案有“昌陵大碑楼运送石料,曾雇佣十六轮大车,用银 5495.6两”的记载。可看作一个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