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从农村出来,经历了生死之革命战争,走上了高位,却依然让子女不要有优越感,要亲近群众,不要轻易当官,除非有德有才,能帮助更多人,他就是开国将军刘伯承。
然而很多二代,完全不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违背初衷,大肆敛财,拉帮结派,随意定规则,完全不顾及到大多数群众……
因此刘伯承革命先辈,就值得更多人学习和宣传,而不是关注算法推送的热度网红。
一、刘伯承的谦虚:革命军队才是个大“家”,我不是什么军事家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这是一句简单却深刻的话语,它不仅是一种生活哲学,更是一个家族的精神遗产。这句话,由一位智慧的祖父传给了他的儿子,再由这位儿子——我们敬爱的刘伯承将军——传给了他的子女。
这不仅是一句口头禅,它代表了一种力量,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不仅教育自己子女,也给官二代敲了警钟。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将军出生在四川开县的一个贫苦农家。他的父母,虽然身处困境,却有着不屈的意志和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刘伯承接受教育,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他,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奋斗的动力。
1904年,12岁的刘伯承与祖父一同参加了乡举科试。然而,由于他们的出身,他们被无情地逐出了考场。这一刻,封建等级制度的残酷展现无遗,也让刘伯承将军的心中种下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的种子。
这种不满,最终转化为了他改变旧世界、追求新生活的力量。
1908年,祖父去世,刘伯承将军不得不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面对生活的艰辛,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的一生,是对封建制度的抗争,是对新生活的不懈追求。
刘伯承将军一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在苏联编写的《大百科全书》中,他的名字被冠以“军事家”的称号,但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改为“军人”。
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谦逊,更彰显了他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坚守。
尽管刘伯承将军戎马一生,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从未改变。他从不观看战争影片,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他的这种和平主义精神,在他去世后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亲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让他与和平的大地永远相伴。
二、刘伯承教育子女:不要当“红色贵族”,要做最亲近老百姓的人
“没有大德、大才,就不要去当官,即使当了,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刘伯承将军在给子女们的信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他深知,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是为官从政的根本,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关键。这种家教理念,不仅影响了刘伯承将军的子女,也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
刘伯承将军认为,廉洁的品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砺和养成。他教育子女们要过俭朴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廉洁意识。
在家庭中,刘伯承将军以身作则,对子女们严格要求,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指正,并通过写字条的方式,让子女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将军对子女的教育更是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让子女们寄读在行知小学,不仅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集体观念。
他叮嘱老师不要透露孩子们的家世背景,以免他们产生优越感,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子女们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1962年,刘伯承将军看到教育部的一则调查后,立即写信给儿子刘太行,表达了他对干部子弟教育的担忧。
他警觉地指出,干部子弟由于生活优裕,容易自甘落后,看不起人,认为学习没有意思。他要求子女们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不断自省,不断进步。
但有些官二代,因为家庭背景的优越,从小生活在光环之下,他们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天生就高人一等。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规则,甚至利用父辈的权力为所欲为。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1964年,当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开展时,刘伯承将军支持子女到农村参加“社教”活动。他希望子女们能够深入群众,体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避免养成资产阶级意识。
他强调,干部子弟不能成为“红墙里的贵族”,而应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另一些官二代,虽然享受着优渥的生活条件,却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工作敷衍了事,只关心个人的享乐和利益。他们忽视了父辈为之奋斗的事业,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刘伯承将军的家教之道,不仅是对子女们的严格要求,更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我们今天培养新一代的革命接班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然而,还有一些官二代,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不了解群众的疾苦,不关心群众的需求,甚至对群众的生活感到陌生和不解。他们的脱离,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期望,也无法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走上腐败堕落道路的官二代。他们利用父辈的权力和影响力,进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严重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治精神。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和家庭的名誉,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堕落且远离群众的人和事,是一种风险,是定时炸,是坏风向标。要及时铲除,树立更多的正能量的榜样。
结语
刘伯承将军的事迹和思想提醒我们,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才能,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承担责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也能忘了这些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尤其是二代们,更应该懂得带头珍惜这些血汗成果,而不是随意挥霍浪费。
我们每个人时刻警惕,不能让腐败忘了根,更不能让汉奸毁掉来之不易其有尊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