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诸葛亮的出师表表现了他对于刘禅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可以说后主刘禅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很好,大多提到他都是用
“扶不起的阿斗”
。
但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一点能力吗?可以说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就可以看出来了。
在诸葛亮逝世之后的他的一连串手段,让人不得不心惊,早期的刘禅真的是装的。
一、一家独大
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可以说是一家独大,整个朝堂都是他把握的。当初诸葛亮着急北伐,可以说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北伐上。
刘备刚死,朝中可以说还是有一些动荡不安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曹魏绝不是之前的曹魏,即使是曹操不在,单单是司马家就已经足够蜀国应对了。
说到这相信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在最开始诸葛亮想要北伐的时候刘禅是不同意的。
但是刘禅当然不会明确的表示出来,他不仅不会明确的表示出来,并且还在之后支持诸葛亮北伐的举动,难道刘禅就不挣扎一下。当然他也说了,他劝导诸葛亮当前刚刚从南方回来,现在又要北伐,身体怎么能吃得消。
其实在这刘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诸葛亮的身体吃不消,更想要说的是当前的蜀国吃不消。
之后的事情不用多说,诸葛亮执意北伐。
刘禅的聪明之处就彰显出来了,在发现诸葛亮去意已决的时候,刘禅马上就换了一副面孔,可以不说是力挺诸葛亮北伐,并且给予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力。
但之后诸葛亮逝世,刘禅就当即停下了北伐,足以看出刘禅绝不是大家所言的
“扶不起的阿斗”
。
二、连杀三人
后主刘禅在位用足足四十余年,看到这个数相信大家心中都感到十分的疑惑,因为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对于他都是一种忽视的想象。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诸葛亮还没有逝世的时候朝中所有的大事都是交给诸葛亮处理的。
所以在之前的那十年的时间中,但凡是提到蜀国的,大多印入脑海中的都是诸葛亮。
简单来说就是朝中的事情无论大小全部都是交于诸葛亮。值得一说的是这个时候的阿斗年纪也不小了,完全是可以自己执政。
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就总揽大权,刘禅在这个时候就是做一位空有名但没有权的君主。
这个时候的刘禅已经十七岁了,孙策跟随父亲起兵的时候只有十五岁,他的弟弟孙权继位的时候才不过十八岁。
在这值得一说的是当年刘备逝世的时候说的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但是刘禅继位之后却并没有自己掌握大权。在他的心中说是没有对权力的渴望是不可能的。
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就看出来了,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可以说是悲痛欲绝,
更是亲自给他举办悼念仪式,就在这个时候李邈的行为让他成为了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刘禅第一个拿来开刀的人。
这边诸葛亮尸骨未寒,那边李邈就上奏刘禅,表示诸葛亮之前行为就是欺压幼主,当下诸葛亮逝世了正好,刘禅不必要为这种佞臣而伤心。
当刘禅听到李邈的话之后当即大怒,立刻就让人将他关进了牢房中。之后更是将其杖杀。这也是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刘禅处理的第一位大臣。
可以说李邈确实是缺少谋略,当前诸葛亮才逝世,并且是为了蜀国而逝世的,要是真的像他所言的,那么天下会怎么说刘禅,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这边蜀国内部也不是很安定,可以说之前蜀军中并没有起波澜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威望在那,可以说大家对他都是十分信服。现在他忽然逝世,难免会导致军中将领们心难安。
这不诸葛亮刚刚逝世杨仪与魏廷就开始起波澜了。可以说是连一刻都等不来,他们分别控诉对方谋反,这两人之前就不和,要不是因为有诸葛亮,他们早就闹起来了。
可以说面对当前局势,刘禅也很为难,只能向蒋琬寻求帮助。无论是蒋琬还是董允都是相信杨仪的,因为魏廷此人向来都是自负。
但这边刘禅的指令还没有传出去,那边就传出来杨仪已经将魏廷斩杀的消息。这可以说是了却了刘禅的一桩心事,因为魏廷此人的性格确实是不服从管教,做出错事也是迟早的事情。
可以说没有皇帝的指令,任意的斩杀大臣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但是刘禅却并没有严厉的处置杨仪,只是将他的职位免去了。
不仅仅是杨仪将他的心头大患给除去了,更是因为诸葛亮生前对于杨仪的看重,现在不能让诸葛亮近臣心怀不满。
可以说这个时候看,刘禅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十分宽容的。
但杨仪却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在受到刘禅的罢官之后,杨仪不仅在外肆意的抱怨更是上书述说朝廷的不公。
最后刘禅将其贬为庶人,最后因罪孽深重,自缢而亡。但是刘禅却善待了他的家人,在这也可以看出刘禅绝对不是蠢笨之人。
要是这个时候的刘禅赶尽杀绝难免会给大家一种诛杀诸葛亮近臣的感觉。
三、独掌大权
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刘禅立即就将大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可以说在诸葛亮逝世之前还是给刘禅留下不少人的。就单单是蒋琬与费祎两人就是刘禅最大的帮助。当然这只是诸葛亮自己想的。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刘禅真正掌握大权的时候,第一时间当然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朝政。
刘禅慢慢的将之前刘备与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的老臣们都撤下,从而换上了新人。
并且刘禅也从蒋琬的手中将大权都收到了自己的手中,真正的做到了中央集权。可以说刘禅是将他父亲没有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即使是刘备在的时候都是相权一家独大的,但是刘禅直接让权力重新回到了君主的手中。
在刘禅上位之后就开始与东吴之间联络,想要两国合作共同对抗曹魏。可以说这是之前就有的政策,但是刘禅上位之后进行了加固。使两国的关系更近了,在面对曹魏的挑衅时,刘禅也是十分的冷静的。
通过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了刘禅绝对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只不过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让他施展,而刘禅也聪明的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就像是后人所言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将贤能的名声流传千古就是因为有刘禅的放手。
结语
其实今天看来刘禅并不是像史书中所言的愚钝,反而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意味。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就将权力给诸葛亮,在蜀国灭亡之后他就说
“此间乐不思蜀”
。
在当时的乱世三国中,又有哪一个人是真正的愚钝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