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园结义,到义薄云天,再到“武圣”,成为儒家武道最高代言,乃至于神化。关羽在2000余年的历史浪潮中,不仅在民间拥有绝对高的影响力,甚至超越帝王,在儒、法、道不同流派里都有着无上盛誉。
在佛教领域,关羽最先被奉为伽蓝神,而由于关公的加盟,伽蓝神也由原来的守护神一跃而为护法神。之后,关公再直线上升为密宗中的战神毗沙门天王、盖天古佛。
佛教之后,道教也不甘落后,广受众生欢迎的关公也被衣袂飘飘的道士羽流请进了道教殿堂,先公后君,之后跃为四大护法元帅之一,最后成为大帝。
清·嘉庆中期,儒、道、佛、回、耶五教更是一起供奉关公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除此之外,历代皇帝老儿也早就注意到了关公聚敛民心的巨大作用,于是一千多年来,关羽成了他们敕封和祭拜的不二选择。
宋徽宗时,关公被追封为忠惠公、崇宁真君,宋高宗时又被封为忠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朝时,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全国的关庙改称为“忠武庙”,并敕令在北京建立“国家关庙”,每年君臣大殿祭祀……
之后的各代皇帝还在不断地加封给关公各种谥号,一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关公的谥号已经变成了长长的一大溜26个字: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宣德关圣大帝。
民间信仰中,老百姓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把关公塑造成了他们各自所在的各行各业的保护神:他是草莽英雄敬拜的义勇克敌之神;是走南闯北的商人祭拜的财神;是船工舵手膜拜的漕运神;甚至是刽子手行刑的保护神、衙役神,如此等等。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门派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把关公看成了可以护佑他们的全能大神。
清末,由漕帮发展而来的青帮,就打着异性结义的旗号,虔诚地将关公供作义神来祭祀。另一个同时代的庞大社团洪帮,更是将以“义绝”“义圣”著称的关公作为洪帮唯一尊奉的大神。史籍记载,凡洪门中人及家眷,只要念诵“桃花初开万里香,久闻知访洪忠良,天下英雄居第一,桃园结义刘关张”,就可避免被打劫。
关公崇拜不但超阶级、超门派、超性别、超年龄,甚至超越民族、超越国界,成了东亚和东南亚所有汉字语系国家民族虔诚敬奉的大神,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