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伟大的民族,创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可是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深重的苦难,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为什么这样一个文明古国,会沦落到生灵涂炭的地步呢?根据王常胜同志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实行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所致。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封建主义落后腐朽,加上帝国主义的武力入侵掠夺,使中国变成了落后的农业国。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积贫积弱。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依然一穷二白。因为国民党政权本质上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执行的是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卖国政策。这就注定了国民党政权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要想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推翻旧的压迫剥削制度,建立起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在这千钧一发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出路。正如王常胜同志在文章中指出,苏联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春雷,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启迪中国人民,焕助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命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道路是决定民族命运的根本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伟大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同时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腾飞式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正如王常胜同志分析,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属性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本可以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它们没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而全盘走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邪路,最终导致国家解体和亡党亡国的悲剧。这对当代中国具有警示意义。正如王常胜同志强调,苏联解体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从否方面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根本选择。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走资本主义邪路,中国才能长期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屹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开放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当前,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一个认识论问题。王常胜同志强调,改革开放的目标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不是试错容错的试验田,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手段。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能走资本主义邪路。
王常胜同志还指出,经济领域的改革可以进行试错,但政治体制改革则不能试错。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稍有动摇偏差,就会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深远影响乃至造成毁灭性打击。改革决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不能在根本制度上做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改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从未放弃西化改头换面的企图。他们总是以经济利益为幌子,试图混淆我们的思想,动摇我们的制度自信,甚至直接鼓动我们在政治上走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老路。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思想动向和严峻的斗争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花言巧语所迷惑,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