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法家思想家:吴起。说到吴起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吴起是著名的军事家,精通兵、儒、法三家思想,在军事上有很高的成就和名声,在《史记》中吴起和孙武、孙膑并列,可见其军事才能,他所著的《吴子》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经典,原本有48篇,现存仅6篇。
吴起出生于公元前440年左右的卫国,吴起不仅是兵家代表,也是法家的代表。吴起算是李悝的同门师弟,都师从子夏的学生曾申,早年吴起在魏国被李悝任用,后来晚年到楚国,主持了楚国的变法,让楚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但是和其他变革家一样,吴起的变革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贵阶层后来被射杀,成为变革的殉道者。
那吴起作为法家思想代表,他对法家思想有什么贡献呢?我们从他的生平讲起。
吴起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关于吴起的很多故事名声都并不好,据说吴起在听闻母亲去世后,没有回去奔丧,他的老师曾申听说后非常生气,后来断绝了师生关系,把吴起逐出师门,但吴起母丧不归,可能是因为他早年杀人太多,仇家太多不敢回去自投罗网。
被曾申逐出师门之后,吴起逃到鲁国,被当时内外交困的鲁穆公临危受命,吴起不负众望,打败了齐国,一时在鲁国声名鹊起。
但人红是非多,有人状告吴起为了当上将军杀掉了自己的妻子,也有人说打败了齐国会引来更多的诸侯国的攻打,并说吴起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慢慢地鲁穆公对吴起起了疑心,并辞掉了吴起。
于是吴起离开鲁国到了魏国,投靠魏文侯,魏文侯对吴起不了解,于是问同门师兄的李悝,李悝评价吴起说:吴起贪恋成名,爱好女色,但是率兵打仗超过司马穰苴jū,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可以看成,李悝对吴起的军事才能评价很高,但是对吴起的人格品质评价并不高。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大将,主持西河的防务,吴起与诸侯国大战76次,全胜64次,其余12次也没有分胜负,在吴起的辅佐下,魏国向四面扩展了千里领土。
后来32岁的吴起被任命为将军攻打秦国,并占领了五城,秦国被迫退守洛水,魏国占领了黄河以西大片渭河平原地区。
吴起在魏国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攻打了秦国和中山国之后,吴起镇守西河,此后吴起参与并设计了魏国的军事变革,其核心目标还是富国强兵,尤其是“强兵”。李悝创制了魏武卒。
武卒就是步兵,当时春秋时期战争的主体是贵族,以战车为主,步兵很少,而到了战国时期,贵族力量衰弱,平民力量崛起,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动员百姓增加,培养一支骁勇善战的步兵成为新的趋势,这是李悝创制“魏武卒”的背景,而吴起就是政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吴起推出了“武卒制”,士卒全副武装,打造精锐部队。
吴起让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背五十支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戟jǐ,腰带利剑,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魏武卒的人员选拔极其严格,福利待遇亦很优厚。武卒可分得百亩私田,负担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的后勤物资。
武卒制设立之初,正是奴隶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有了土地的武卒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地位,同时解除了与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武卒得免全家徭役和田宅税,凭军功得爵赏。吴起通过武卒制,极大地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战国时期精锐部队。
《吕氏春秋》说,吴起只有区区几万兵,但是没有人能够与之抗衡。战国时期各国的军队都有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可见吴起军队战斗力之强。
吴起把魏国打造了成了战争机器,几乎在各种战争中无往不利,在公元前389年著名的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的精锐步兵,战胜了秦国的五十万军队,吴起也一战封神,被列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
吴起镇守西河20余年,把西河治理得富强有序,但晚年吴起被人诬陷,58岁的吴起被迫离开魏国来到楚国,深受当时武悼王的赏识,并在楚国主持了吴起变法,让楚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相较于当时魏国,楚国更为落后,变法阻力更大,但是作为改革家的吴起还是坚决推行自己的政策,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法审令,制定法律制度和行政命令,并张榜公告,取信于天下。
然后,重新拟定爵位制度,尊爵和废爵并行,这跟当时李悝在魏国的变法类似,废除了贵族俸禄的世袭制,这实际上对当时贵族阶层利益的颠覆。
吴起在《吴子兵法》中说:“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他认为,楚国衰弱就是因为,大臣太重,封君太重,民众负担太重,国家供养的闲人太多了。
吴起实行“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的政策,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贵族无军功世袭三代就是平民,解决了“民疲”的问题;他还鼓励平民和贵族从军,让贵族去荒野山林拓荒,从而解决了“地广”的弊端。
其次,对于军队的整治,精兵简政,任用贤士,并整治腐败。吴起变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兵,发展军事力量,方法就是打击贵族势力和利益,扩大君主权力,并把利益分配给一线将士,以提升战斗力。在吴起的治理下,楚国很快就重新形成了战斗力。
公元前383年赵国和魏国交战,楚悼王用吴起救赵,楚军大败魏军,横扫中原,一直打到了黄河边。正当楚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楚悼王突然病逝,吴起只能从前线返回,料理后事,但回去后被人陷害而死。
其实不管是李悝、吴起还是后来的商鞅,他们的大胆变革必然会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嫉恨,他们几乎都不得善终,据说吴起和商鞅都是被车裂而死,他们都成为变革的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