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探1900”,聊聊美国那个《排华法案》
创始人
2025-08-21 20:33:32
0

“唐探1900”在春节档票房成绩仅次于哪吒那动画片,而且跟哪吒不同,这片子很精准地踩在了主旋律的节奏上,有一点趋近于当年“战狼2”获得50亿票房的路数。这次“蛟龙行动”和“唐探1900”票房的凉热对比,说明售卖爱国情怀要流量还是有其市场,只不过玩法变了。

“唐探1900”抓住了历史上美国的《排华法案》,用渲染力很强的画面让无数粉红高潮,那咱就聊聊这个《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于1882年颁布,但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旧金山发现了金矿,引发了淘金热潮,美国政府打算顺势开发美国的西部,修建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

一开始,修建这条铁路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爱尔兰红脖子。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在中国人到来之前,外国移民中,英国和西欧移民地位最高,基本能够跟本国人待遇相同;德国和中欧的移民地位稍差,被瞧不起但不是很明显;再往下是意大利移民,他们基本就不能从事比较高端的行业;在他们下面的则是爱尔兰移民,即所谓的红脖子,他们就只能从事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

在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过程中,大洋彼岸的大清国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打得满地找牙,不得已打开国门,允许外国使节进驻。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大清还没明白那个时候世界的游戏规则,这回是被迫开始了解,国门也算是正式打开了。一批国内苦哈哈的劳工,国内外把头的安排下,登上远洋轮船,跑到美国来修铁路。得,这下爱尔兰红脖子下面又有了更低等级的移民了。

在铁路修建工地上,华工只能拿到爱尔兰红脖子三分之二的工资,爱尔兰人最多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华工一天基本干满十六小时,也就是说除了睡觉就是在工地干活。十六个小时里穿插着短暂的三顿饭时间,要真有卓别林“摩登时代”影片里那种可以自动喂食的机器,估计铁路公司不会放弃让华工一边干活一边吃饭,好在那么高科技的东西一直没有发明出来。另外,最苦最累和最危险的工作都给了拿最低工资的华工,这也是为什么说每根枕木下面都埋着一个华工的原因。

要一看这个对比,华工遭遇的歧视不言自明。但在当时,没有一个华工对这个待遇有任何异议,一个个在工地踏踏实实干活。必须说明的是,没有奴隶一样把他们关进牢笼,戴着镣铐干活,监工也没有拿着鞭子威胁着干活。华工们就是按部就班地在工地工作,按照资方的规定时间作息吃饭,井然有序。

什么事不都得问个为什么吗?怎么华工在这样明显歧视的工作条件下还能如此踏实认真地工作呢。原因没有别的,这个环境看上去很烂,但跟他们过去在大清国的生活相比,就算不能说是天堂吧,但是明显的还是好多了。当时华工干一天大约能挣到90美分(其他白人劳工最少是1.2美元),一年无休的情况下大约能挣300美元,在当时一美元大约能折合一两银子,换句话说,华工在美国干一年能挣到300两银子。

当时的大清国,一个当朝一品大员的年俸也只有180两银子,一个知县一年只能挣到45两银子。当然,这些都是字面上的,没有哪个当官的是靠这点工资活着的,背后都在大捞特捞。但劳工阶层没地方捞去,工钱是多少就只能拿到这个数当时国内没有地,给人打工的收入最多也就是每年6两银子,也就是说华工在美国卖苦力一个月挣到的钱在国内得干四年。而就算自己有一小块地,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再加上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的种种盘剥,还有政府规定的劳役,那可是一文钱报酬都没有的。

相比之下,在这边不但挣得多,工钱按时发,还管吃管住,还发衣服,虽然是统一的工装,但对华工来说是衣服就成,从来不挑。而且工地的伙食就算不错,时不常的还能吃到点肉。有研究者统计过,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南部种植园里黑奴每年肉类蛋白摄入量是超过同时代大清国小地主的。这个情况小说《白鹿原》有比较生动的描写,黑娃短暂打工的地主每天吃饭都舔碗,涓滴不剩。鹿家大儿媳妇为丈夫常年在外,独居寂寞,就想着跟尚在壮年的老公公发生点什么,精心准备了几个好菜让公公喝酒,里面一个肉菜都没有。

所以,让华工甘心忍受最低的待遇还能好好工作的主要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同行的衬托。

后来铁路竣工,修铁路的华工们不愿意回大清国,纷纷流入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偏偏这个时候美国刚刚经历了南北战争,大量南方种植园的黑奴被解放,也流入大城市找活干,加上意大利人、爱尔兰红脖子等等,都在竞争各种底层的体力劳工岗位。

这个时候华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一直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什么的很是满意,所以愿意接受最低的工资、最长的工作时间,都没问题,只要按时给钱,多苦多累都干,工厂主、资本家肯定愿意雇用这样的。那些意大利、爱尔兰人,甚至那些刚刚不是奴隶的尼哥一天到晚闹着要涨工资,要缩短工时,你再看看中国人,拿得少,干得多还不抱怨,谁不雇他们谁是傻子。

而且,其它族群工人成立工会,集体向资本家争取权益,没事还罢个工什么的,但自从华工出现,老板们再也不怕那些人闹罢工了,你们别干了,我找中国人干去。其他族群的工会组织也曾经想要联合华工群体一起罢工争取更好的待遇,但基本上没有华工响应,你们爱闹闹去,我们干我们的活儿。

这种情况下,其他族群就开始对华工有意见,而且理解不了华工这个脑回路是怎么长的。其实华工离开工地,走进美国社会之后不可能不了解别人拿多少工钱,按说也会有心理落差,怎么就没有给自己争待遇的心呢因为初代华工都是在大清国长大的,又基本上都是大清国的底层,早就被官府管得服服帖帖的了。那边稍微说几句不好听的话,官老爷的鞭子就来了,而且还可能被抓进大牢,你没道理可讲。华工们习惯了谨小慎微,逆来顺受,根本就没有任何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而且特别容易满足。现在这个条件已经让他们甘之如饴,还造什么反(他们的意识里认为罢工什么的跟上层对抗的行为就是造反),这不挺好的吗?

这其实就属于双方缺乏了解,又没有沟通的渠道,其他同样底层的体力劳动者对华工的怨气越来越大。在经济发展势头好的时代还凑合,毕竟都还能吃上饭。但后来西方发生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而华工的优势更加凸显,资方有岗位肯定先考虑华工,谁不想少花钱多收益啊。其他的族群工人就会觉得是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因为生活无着而积累的火气都冲着华工发出来了。

除了工人群体之外,商人群体也不喜欢华工,因为华工基本不花钱,不消费。工作岗位只要提供吃穿住,省下的钱都攒着,寄回国内,或者打算将来叶落归根带回国内。这个在“唐探1900”里面孩子唱的那个歌里也体现出来了“回去买屋兼买田”。都留着回去买屋买田,根本不在这花,商人自然是不喜欢这个群体。

很多政客也不喜欢华工,因为华工参与政治的热情极低。当时的大多数华工在美国想的都是将来还要落叶归根,没想过要落地生根,大多数人根本不想要入籍,不入籍就没有选票,在政客眼中就没有用,其他族群移民的入籍积极性比华人高很多。即便是少数入了籍的华人也对政治毫无热情,不像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只要有投票权是一定要去投票的。连刚刚摆脱奴隶身份的黑人群体都在努力争取政治权利,唯有华人,根本就不理会政治。这个原因跟上文说的华工不响应其他工人群体争权益的活动原因是一样的,因为在他出来的那个社会,参与政治是要命的,随便说句话都有可能下大牢,还敢参与政治,那是皇上和官老爷才能玩的。普通百姓的行为准则就是话剧“茶馆”里贴在墙上的那个“莫谈国事”。

多年的皇权专制,华人不爱参与政治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还看过一篇报道,华人伍球俊参加地区议员选举,就是因为华人投票率太低而失败,任何人,只要他的竞选主张不过于损害本族群的利益,他所在的族群都会是他最保险的票箱,但华人参政热情低让本族群的竞选者失去了这个保险。

一百多年以后华人的政治热情都如是,何况刚从大清国过来的华人呢,所以政客们得不到华人群体的支持,而需要反感华人群体的人群的选票,自然也得支持他们的主张。而且美国就是这个传统,你自己的权益需要你自己争取,你要积极为自己发声,否则没人管你。越是沉默的群体,他们的利益越容易被忽视,华人就是这样。

这样,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就形成了大多数人都反感华人的形势。排华成了当时美国社会一股强力的主流民意。而且当时华人聚居的唐人街环境卫生相当糟糕,污水横流,屎尿遍地,这也让美国人对华人的印象进一步恶劣。看有的文章说唐人街卫生状况差,那是当地政府不作为,政府不管甩锅给华人。但美国是小政府形态,有很强的社区自治传统,像这种事物更多的是社区自己组织完成。华人社区也不是没有类似组织,但他们出来的那个环境就是这样,在当时的大清国,即便是北京城也到处都是粪便,二十世纪初清末新政中才开始修建公共厕所,华人对这个环境习惯了,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所以就那样了。

另外也不是没有华人在美国消费,但是当时华工的娱乐主要都没离开黄赌毒,就是赌场、妓院和大烟馆,美国是新教立国,在当时还对个人生活趣味看得很重,有头有脸的美国人都看不惯华人这些娱乐方式,也就对华人产生不了好印象。

当然必须承认,不注意环境卫生、喜欢黄赌毒的不只有华人,黑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里面底层群体都这样。但没办法,这些都是皮毛的东西,根本的还是前文说的政治经济原因,这是主要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为政治经济原因,美国上下都看华人不顺眼,连带着就戴上了有色眼镜,重点关注你的毛病。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权益得不到保障,当时华人为了保护自己,都喜欢加入帮会,现在话说就是涉黑,自然行为上不那么遵纪守法,而且经常发生械斗流血。还是那句话,其他族群也都有黑帮,但华人黑帮跟爱尔兰或者意大利的黑帮有点区别在于,欧洲人的黑帮只跟外人动手,华人黑帮不但对外经常斗殴,对自己照样下手,甚至对自己人比对外面的黑帮下手还狠。这也跟国内形势有关,华人群体里有支持大清的,有支持改良的,有支持革命的,观点针锋相对,再加上黑帮内部山头林立,各种利益冲突不断,那就打呗。十九世纪末美国华人黑帮最终形成安良堂和协胜堂(“唐探1900”里谐音了)两股力量,经常打出人命,让其他美国人的观感也就不好,负分增加。

这里面大概只有大工厂主反对排华,因为华人是廉价劳动力,这是开工厂的资本家最欢迎的。因此当时美国政坛民主党坚决要求排华,因为他们走工人路线;共和党反对排华,因为他们主要依靠大工厂主、大资本家的支持,这一点“唐探1900”表现得倒是没错。只不过排华的声浪越来越响,共和党发现再坚持就会丢掉太多选票,再加上排华只是不再允许新的华工和中国妇女入境,在美国没入籍的不让入籍了,居留权一到期就轰走,已经入籍的华人还被允许留在美国,廉价劳动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了,于是也知趣地闭嘴了,《排华法案》就这么通过了。

《排华法案》主要是对华工和底层关上了美国的大门,其他阶层受影响不大,特别是在1905年,美国还第一次允许中国留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当年就有温应星、陈廷甲二人西点军校读书。

但即便如此,《排华法案》对当时的中国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觉得悲剧最主要的还不在于华人的被歧视,而是在美华工其实是一种两难的处境。

平心而论,当然在这个时代对这个话题来说,平心而论的话会遭遇两边的不满,但我还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排华法案》肯定是对华工的歧视,其实也不是没有由来的,您看前文应该也能感觉到,初代华工群体很难融入当时的美国社会,或者说因为生活环境乃至所处文化的巨大差异,当时华工融入美国社会相比其他族群是比较慢的。而那里毕竟是美国,对华工来说也是他乡,你到了一个新环境,如果融入不进去,那几乎必然就会到排斥。

但更大的悲剧在于,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如果就是融不进去,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那个环境。那里不是故乡,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大不了我走,只要说好该给的钱都给我了,我还不在你这待着了呢。但是,对当时的华工来说,做这个抉择太难了。因为他来的那个大清,是他们即便在这边受尽歧视和欺侮都不愿意回去的地方,可见当时这大清烂到什么地步,这才是《排华法案》显得那么扎眼的原因所在,才是最大的悲哀。孙中山先生到美国为革命募捐,大量华人群体捐款支持,大概也是这样的心理状态造就的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例如...
原创 原... 诸葛亮一生征战四方,最终成为了蜀汉的丞相,深受后人敬仰。但在他最初的选择中,为什么没有选择投靠曹操呢...
蒋小田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蒋小田,1981年生于安徽黄山。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
威海鑫盛威机械取得一种木工锯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威海鑫盛威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木工锯床的圆盘锯防护装置”的专利,授...
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文雅,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原创 蓝... 蓝玉是明朝初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开国将领,他的名字与封狼居胥这一荣耀紧密相连。然而,严格来说,蓝玉并不是...
仰韶彩陶取得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仰韶彩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末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
朝鲜谁都不服,却主动将三位中国...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版图上占比不大,可脾气那叫一个硬气,向来不惯着谁!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好惹。但很多人...
河南省纪委监委:刘国松被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巡视员刘国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
特朗普把话带到,高市早苗还是拒...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