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四大才子中,擅长画兰花的文征明似乎存在感并不强。但他却是四大才子中最年长、最嚣张的一个。就连宰相来访,他也假装没看到,睡不着。
一日,临出朝堂时,朝廷首席大臣严嵩拦住工部尚书顾璘,向他诉苦,说他的同乡文征明太嚣张、不厚道了!
顾琳不明白,谁都不敢得罪的首席大臣,为什么一脸怨恨,就问他为什么?严嵩说:“我路过苏州,低声拜访他,他却不让我进去!”
原来,与唐伯虎同时代的文征明,是黄公望、赵孟等大画家的当代继承者。但这人一生中最不屑与有权势的人打交道。至于那些无耻前来索画的有权势之人,他更是不敢回避。
因此,文子晚年立下规矩:来求画而不答应的人有三类:诸侯、权臣、洋人。
严嵩虽然是朝中重臣,地位高高在上,但在民间的名声却极差,他必然会进行报复。因此,文征明看不起他。
当时严嵩正在江南出差,途中经过苏州,专程拜访文府。然而一向高高在上的文征明不但没有接待他,连他停泊在屋外河底的大船都没有看一眼。
严嵩沮丧地回来,将此事告诉了顾璘,希望他能与自己讲和,并向文征明索要字画。不过,虽然两人都名噪江南,但古琳却觉得自己没有脸向文征明求情,所以拒绝了。
文征明是明代最纯粹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一生可谓清贫却又高尚。尽管他的一幅画在市场上可能价值数千两银子,但在生计和尊严之间,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嘉靖初年,因生计匮乏,文征明应邀入翰林院编修正德皇帝实录;然而,呆了不到三年,57岁的文征明就感到处处郁闷,于是索性辞职,回到苏州隐士。
没想到,他的隐居却迎来了他艺术人生的黄金时期!
由于文征明的画作如此出色,王公贵族、海外文人墨客都想得到他的字画。哪怕只有巴掌大,也足够值得骄傲了!
然而,这些人并不知道,文老先生最引以为傲的并不是他的画作,而是他的文学才华、政治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由于与他接触的人大多来意过于直白,这让文老爷子很不高兴,于是他定下了“三不承诺”的规矩。就算是第一助理严嵩亲自来求,也是不行的!
孤傲是艺术的标志,孤傲是文人的标签。
虽然家境贫寒,但名满天下的文征明却从来没有将自己的作品与金钱划上等号。他严格规定家人不得将他的画作为商品赠送或出售。家门口。
封地河南南阳的唐王派使者携带大量财物前来索要字画。然而,文征明连信都没有拆开,导致使者回来后遭到唐王的殴打。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文征明,老夫子却不满道:“他这是在玩弄威信,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兵部尚书聂宝刚刚升任,不好意思亲自向文大师要画,便委托同僚何良军充当中间人。在此之前,聂宝担任苏州太守时,从未亲自向文征明要画。
文老爷子顿时脸色大变,道:“这个人很不讲理,从来不谈画画,现在当了大臣,却来要画画?”就连第二次受委托、与文征明关系很好的羊祜老师也对他很感兴趣。我只能苦笑。
一位印度高僧听说了文征明的名字,想要前来索要一幅画,却被直接劝阻。高僧不解,问他为何。对方直接劝道:“你是外国人,已经陷入老夫的‘三不答应’了。”
高僧不信,便大张旗鼓地乘船来到苏州河下游,高喊要见文老夫子。令他沮丧的是,现在是七月,文老爷子睡得很安稳。他三天不理他的电话,只好灰溜溜地去了。返回。
文征明的传世作品很多,那么他的书画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聂宝的继任者苏州知县王南民每月拜访温老爷子三四次,每次他都以学者的打扮走进温府,并经常留在温府吃简餐,他非常享受!
因此,我收到了文征明赠送的很多字画!
向元汴是浙江嘉兴贵族后裔,是可以与文征明相媲美的世界著名画家。此人收藏了王羲之、李白、苏轼、赵蒙等多位传世字画。文先生怎能承认自己不如古人呢?
于是就送了他一些字画来和古人比一比!
有熟悉的邻居,经常去文家送菜送菜,而且次数还比较多。每当文先生高兴的时候,这些人就能得到他的字画作为奖励,令人羡慕不已!
与文征明的孤傲、孤傲相媲美的是他的道德品格。
因为文征明对书画如此精通,经常有人带着古字画来找他鉴定,但即使是赝品,文征明也会告诉他们,那是真的!有些人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这不是鼓励欺诈吗?
文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凡是开始书画的,家里都会有很多钱,真假又有什么关系呢?凡是开始书画的,家里都会有麻烦,所以真实性很重要。” !”
原来,文征明担心卖字画的人会遇到困难。如果被鉴定为假货,怎么能卖呢?如果卖不出去,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呢?
更有趣的是,有人买了一幅文征明的赝品,来找他鉴定!
看到这些赝品后,文师傅不但脸上没有任何尴尬,还给他们签上了名字,告诉他们这些确实是真品。而这也是文征明传世作品中赝品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担心这些人花巨资购买后,一旦被告知是赝品,他们将无法承受压力和损失。
熟悉文大师的王士祯解释说:“当时市面上自称是文大师真迹的作品,十有八九只有二十三幅,其余的不是他的儿子或弟子代写的,或由伪造专家制作。”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伟大的成就。一个明代受文人敬重的大画家,一个蔑视封建王公贵族到骨子里的老人,却为了百姓的几两银子而心碎,甚至毁掉他自己的名誉。怎么会有人这么善良?相互之间有可比性吗?
与权贵不低头,与平民交朋友。这就是学者的品格。这就是文化不断传承、千古传承之道!
文征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中最长寿、最守纪律的一位,也是最嚣张的一位!然而,文大师的品格在穷人面前却变成了慈悲、同理心和和谐的友谊。我想,这样的文大师难道不会让后人恋爱吗?
下一篇:例外背后: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