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为什么刘备是先主,孙权是吴主?
创始人
2025-08-20 04:03:15
0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地人,还做过蜀汉的官员,既然做过蜀臣,刘备和刘禅就是他的主君,称刘备先主,称刘禅后主,算是不忘本,没毛病。

陈寿对老东家是有感情的,当年黄皓专权,陈寿不阿谀奉承,还算有点士人的风骨,比他的老师谯周还有骨气。

司马昭派邓艾、钟会三路大军伐蜀,谯周力劝刘禅投降,腰杆子软得很,先做蜀汉官员,后做曹魏官员,最后又做西晋官员,算是三姓臣仆。

陈寿不依从黄皓,被频繁罢黜,一直到蜀汉灭亡都没有被启用,直到西晋建立后,他才被举荐,当了西晋的官员,但他心里一直装着蜀汉,对蜀汉有留恋不舍之情。

陈寿撰写蜀书这部分时,肯定饱含深情与热泪,但他现在是西晋官员,西晋承接曹魏,曹魏承接东汉,按法统,曹魏才算正统,所以给曹操立帝王本纪,给刘备只能立传。

尽管有法统的限制,但陈寿还是利用春秋笔法,把对蜀汉的感情流露了出来,他称呼刘备先主,刘禅后主,算是全了自己一点为臣本分。

其实,在陈寿心中,蜀汉才是正统,只不过碍于自己是西晋官员,不能明着来,只能暗着来,所以在写蜀书时,陈寿基本上按照正统的笔法给蜀汉立传。

而孙权和陈寿一点都不挨着,称呼他吴主,算是恰如其分。

另外,陈寿打心眼里瞧不上孙权,在《三国志》中,介绍曹操和刘备时,都会介绍下籍贯和出身,介绍孙权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孙权,字仲谋”,都不想浪费一点笔墨介绍下出生地和家庭情况。

陈寿之所以瞧不上孙权,还是因为记着仇。

陈寿出生于233年,距离关羽荆州之败和刘备夷陵之败才过去十来年,记忆尚深,他打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肯定是贬低东吴多过贬低曹魏,毕竟是东吴背后插刀,才让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这种深仇大恨让学史出身的陈寿铭记于心,所以可以大胆猜测一下,陈寿从小就对东吴不感冒,写孙权时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话。

除了东吴和蜀汉是世仇外,孙权本人也确实没什么好吹捧的,赤壁之战基本上是周瑜操盘,夷陵之战基本上是陆逊主刀,孙权顶多有个知人善任的评价。

逍遥津之战,张辽八百人追着孙权十万人打,孙权还差点被活捉,就这么一个孙十万,根本不值得夸。

孙权还是个偏安之君,胸无大志,没有曹操刘备一统天下的志向,只图苟活一方,陈寿对这种偏安之君怎么可能有好的评价。

而且,东吴极其狡诈,没有原则,他们可以为了短期利益,今天向曹魏称臣,明天又联合蜀汉伐魏,后天又背刺盟友夺其城池,反复无常,完全是小人行径。

东吴孙氏宗亲和江东士族搞窝里斗很擅长,从东吴政权建立一直到东吴政权灭亡,东吴内斗就没停过,孙权在位二十四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调和内部矛盾。

总之,陈寿作为蜀汉前官员,对蜀汉有感情,对东吴有厌恶,尊刘备先主,称孙权吴主,算是陈寿对蜀汉和东吴的个人好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紫阳县:“民歌普法”上茶山 茶山叠翠,歌声悠扬,紫阳县半亩茶园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安银手指轻点乐谱,一字一句教唱新编的《紫阳普...
突发:曼联重磅截胡!欲签唐纳鲁... 在夏季转会窗口即将关闭之际,曼联俱乐部再次成为转会市场的焦点。据报道,红魔有意通过将安德烈·奥纳纳(...
原创 黄... 东汉王朝的“南边”经略 黄巾之乱后,东汉王朝的统治受到了巨大打击,王朝威严扫地——离心力增强的汉羌民...
原创 朱... 作为明朝颇有作为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可谓是文武双全,他和明仁宗朱高炽对大明的贡献只多不少。在“靖难之...
原创 曹... 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睿智而雄心勃勃的统治者。他统领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其中有三位备受曹操欣赏的大将,分...
原创 两... 两千年前的古城,一座沉淀着历史沧桑的城池,如今成为了韩国的申遗对象。然而,这一举动引起了联合国的关注...
原创 为... 有人说,为何岳飞能被称为名将?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中国海军凭借一帮清朝遗留下来...
“新式”茶饮,先看舌象再喝茶 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16日文章,原题:茶潮来袭,新式茶香引领新风尚 新式茶饮正在为新加坡饮品市场带...
原创 此... 隋朝末年群雄之中,有一个人名叫薛举,他是河东汾阴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万荣人。 薛举出生在富豪家庭,...
原创 光...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这天是光绪皇帝大婚,而光绪已经18岁了。清朝皇帝的大婚多在14岁到18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