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网友提一问题:
听说有资料记载,木华黎参加过蒙元时期的西征。
他查阅《元史》,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
询问”木华黎是否参加过西征“?
对此问题作一回复。
蒙元时期的“西征”
蒙古历史上共有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西征”。
年代为1219-1231年,征伐的主要目标为中亚帝国花剌子模。这次西征遥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
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
年代为1235-1242年,是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窝阔台、察合台、拖雷的长子联合西征,也叫“长子西征”。太宗窝阔台继位后,召回了贵由、蒙哥、拜答儿,留下拔都(术赤子)和速不台继续西征,遥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度以及地域,创建了第一个元代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
年代为蒙哥汗宪宗二年(1252年)到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期间,持续近九年。统帅为拖雷的儿子旭烈兀汗(蒙哥、忽必烈的弟弟),征伐遥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度或者地域,并在波斯地域创建了又一个元代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从以上三次“西征”的年代分析,如果木华黎参加过“西征”,只能是第一次“西征”,因为木华黎1223年在山西闻喜县去世。后面两次“西征”的年代均在木华黎去世以后。
木华黎参加过“西征”的记载
《蒙古秘史》第260节记载:“拙赤(即术赤)、察阿歹(即察合台)、斡哥歹(即窝阔台)三人得了兀笼格赤城,将百姓分了,不曾留下太祖的分子。及回,太祖三日不许三子入见。木合里(即木华黎)等说,不服的回回百姓,已屈服了。分了的城池,及分要的儿子,皆是皇帝的,天地佑护。即打败了回回百姓,俺众人皆欢喜,皇帝如何这般怒。儿子们既知不是,已怕了,在后教他们戒惧......"(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一0四三页)
以上这一段话的大意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兄弟三个在“西征”花剌子模时占领了兀笼格赤城,将战利品私下分了,没有给父亲成吉思汗留,成吉思汗生气了,三天不理哥三人。木华黎去劝说成吉思汗,意思术赤哥三个已知错了,大汗不要再生气,即便有什么,以后再教训他们等等......
《蒙古秘史》中关于木华黎的事件、年代记载混乱或错讹,不止上提到的“西征”,还有三个地方:
一是“四杰帮克烈部王汗脱斡邻收复被乃蛮部落袭击掳掠百姓”事件的年代,《蒙古秘史》157节记载此时发生在狗儿年(1202年),拉斯特《史集》记载此事发生在1199年;
二是“成吉思汗授予木华黎国王称号”的年代,《蒙古秘史》202节记载年代为1206年,宋濂《元史》记载年代为1217年;
三是《蒙古秘史》266节记载,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域归来,给木华黎、博尔术降旨恩赐金国糺人,而此时木华黎已去世三年有余。
故对于《蒙古秘史》中关于木华黎的记载,应辩其讹误之处,切不可“尽信书”。对于典籍、史料,应抱着考、辩的态度。
史实的记载是这样的——
成吉思汗做出“西征”的决定,一是花剌子模杀了其商队;二是基于打开西域通商“丝绸之路”。为了“西征”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制订了“东西两线”作战的战略部署,他自己亲帅精锐“西征”,赐予木华黎太师国王称号,赐九斿白旗,赐誓券,约定“子孙后代,世世不绝”世袭承诺,约定“太行以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即授权木华黎以权皇帝之制“经略中原,统领伐金”,其战略意图是让木华黎以有限的兵力稳定后方,向东拓展。成吉思汗作出这些部署的年代是1217年,准备了两年有余,1219年帅军出征。自此别后,成吉思汗与木华黎再无相见,阴阳两隔。
所以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期间,木华黎承担着“东线作战”、“经略中原”、“统领伐金”的战略重任,不可能分身参与“西征”。
对于典籍、史料记载,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文艺作品、演绎故事,我们应抱着考、辩的态度去看待,不可轻信偏听。
(本文源自《全球拜氏文化研究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