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如今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正是由此诞生。二战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不具备与美、苏两极博弈的实力,只有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才能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欧洲各国在经历二战的打击后普遍衰落:战后西欧各国不同程度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东欧则成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欧共体的成立本身就是欧洲诸国试图在美、苏两极之间强化自身实力、发出自身独特声音的一种尝试。既然欧共体是欧洲国家为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而成立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包含有欧洲各国摆脱美国控制的利益诉求。作为欧盟前身的欧共体从诞生起就与美国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博弈关系。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围绕农产品发生了一系列贸易摩擦。随着欧洲各国的经济复兴使欧洲与美国的竞争关系由农业领域向其他各领域全面扩散: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法国的幻影战斗机就和美国战斗机构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而德国的汽车产业也对美国的汽车产业构成了一定挑战......1990年欧共体各国通过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宣告欧共体正式升级成为欧盟。
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这种欧元区统一新货币的诞生对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无形中构成了一种挑战。2018年11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活动时呼吁建立“欧洲军”。要知道欧盟已然在经济领域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隐隐构成挑战了。如果欧洲各国再打造一支统一的军队,那么美国真就要寝食难安了。
美国对任何一个潜在的竞争者都不会网开一面的。1999年欧盟刚提出要尝试发行欧元还不到两个月美国就在地处欧洲腹地的科索沃挑起战争,从而使那些本来准备流入欧元区的资金出于安全原因重新考虑流向。2003年美国又通过发动伊拉克战争将石油价格抬了上去,从而导致对石油进口依赖严重的欧洲面临通胀压力。美国就这样在打击伊拉克的同时顺带起到了打压欧元的效果。
特朗普在任时不只是和我国在谈贸易关税,而是要求美国的主要贸易国都重新谈关税问题。钢铝关税问题一度引发了美国与欧盟成员国一系列贸易纠纷。美国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难民几乎都就近跑到欧洲去了。大量难民的涌入给欧洲国家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反观美国对自己家门口的古巴、委内瑞拉等国似乎就显得“格外包容”。
虽说美国和古巴、委内瑞拉的关系闹得很僵,可美国就是不对古巴、委内瑞拉发起军事行动。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知道一旦古巴、委内瑞拉出现难民一定会往美国境内跑。美国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军事行动造成的难民反正有欧洲国家买单,可古巴、委内瑞拉出了问题就只能是美国自己承受。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军事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削弱欧洲的作用。
由此可见美国从没放弃任何遏制削弱欧盟的机会。奇怪的是美国每次搞事还都能得到欧盟国家的支持。当年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有打压欧元的意图,可大多数欧洲国家还都追随美国参与这两次军事行动。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就是当前的俄乌冲突:美国最直接的目标当然是趁机打压俄罗斯,但同时美国也想趁机间接削弱欧盟。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与俄罗斯有不少合作项目。
可能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北溪工程。长期以来欧盟国家在能源方面就高度依赖俄罗斯。北溪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美国方面始终把俄罗斯与欧盟合作的北溪工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国家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因此北溪工程自然而然也就不提了。欧盟在与俄罗斯关系的破裂后只能转而花更高的价格从美国购买石油、天然气。
欧盟国家其实早就意识到美国一直在割自己的韭菜。戴高乐为什么要抢在美国之前率先和新中国建交?法国和德国为什么要牵头组建欧洲联盟?欧盟为什么要启用统一货币?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法国和德国为什么要投反对票?马克龙为什么要提议成立“欧洲军”?欧盟之前为什么要和俄罗斯合作搞北溪工程?其实这些都表明欧洲国家想要摆脱被美国割韭菜的命运。
既然欧盟早就意识到美国在割自己的韭菜,那么为何还总是跟随美国亦步亦趋呢?二战以来欧洲国家在军力上普遍衰落。尽管如今欧洲的军工科技依然相当发达,但在军队规模、战略纵深方面始终存在无法克服的短板。如果欧洲各国的军事力量整合在一起还能与美、中、俄等军事情感看齐,可单独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军事实力上明显与美、中、俄等国不在一个量级。
马克龙倡议成立欧洲军也是为了提升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军事话语权,可只要统一的欧洲军一天还没诞生就意味着欧盟无法脱离美国的军事保护。目前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多来自于经济层面,但欧盟迄今为止始终不曾有过自己的武装力量。既然欧洲国家无法脱离美国在军事上的保护,那么欧洲国家即使明知自己利益受损有时也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意志。
欧洲不仅在军事上依赖于美国的庇护,在经济上同样也离不开美国的扶持。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产业贸易分工体系中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既得利益者。美国依靠美元石油霸权收割包括自家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财富,然而美国的盟友们却能借助美国的力量依靠剪刀差掠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是美国在技术和市场上的支持使这些国家得以维持自己高等发达国家的地位。
既然欧洲在国防上、技术上、市场上都高度依赖于美国,那么欧洲国家又怎么可能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呢?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各国尽管要受制于美国,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前又享有更高的国际地位。如果把国际世界比喻成一家公司:美国就像是公司的老板,美国的盟友就像是公司的高管,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是底层员工。
尽管追随老板有时也会挨骂,可在员工面前依旧可以威风八面。说到底美国和欧洲在国际产业体系中都属于领导层,都是靠压榨员工才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美国和欧洲之间出于各自的利益当然会有争吵,可美国和欧洲作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在维持现存体系这一共同利益上是一致的。如果欧洲脱离了美国在军事上提供的保护,那么以欧洲自身的军力很可能失去目前的收割者地位。
欧洲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是愿意接受美国领导的。即使有时会被美国割韭菜,可只要不太过分也是能接受的。这不仅适用于对美欧关系的分析,也适用于对美日关系、美韩关系的分析。欧美之间、美日、美韩之间当然会有矛盾,然而共同利益决定了欧美关系、美日关系、美韩关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反而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日益崛起对既定的国际秩序已构成挑战。
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恐怕都会针对中国。欧美之间、美日之间再怎么争吵都是有可能的,但在面对中国这个强有力的挑战者时既得利益者们都会联合起来。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外部环境可能会更加困难。中国应对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发展好自己的经济、民生、军事、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西方国家在具体问题上的利益分歧通过各个击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