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封建王朝最重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文化是礼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就主张“克己复礼”,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规则来约束他人的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性。
在这种封建礼仪的影响下,上到皇帝,贵妃、宫女,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礼仪规范,皇帝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百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都在礼仪上写得清清楚楚,一般情况下绝对不能违反,否则后患无穷。
但相比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住在皇宫里的那些人往往能享受更尊贵的礼仪,尤其是清代的妃子过的生活极其奢侈,在不触犯规则的情况下为自身谋求巨大的优待。
那清朝妃子到底过着怎样的奢华生活呢?太监孙耀庭亲述:这些妃子仗着尊贵的身份从不自己动手洗澡,凡事儿都要太监帮忙,简直比外宫的皇帝还潇洒。
孙耀庭幼年被送进宫当太监
作为晚清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一生见证了泱泱帝国从腐朽到衰败的全过程,在这乱象之中他本人也多次历经坎坷。
如果不是他本人亲口叙述,我们很难去想象那些住在宫里的高高在上的“大人”都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在落后的时代,宫里的妃子们仍然心高气傲,过着与现实不符的梦幻生活。
孙耀庭于1902年生于天津静海区,家中有四个兄弟,但都过着贫穷度日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盼头。孙耀庭的父亲无力赡养几个孩子,只能托关系将仅仅10岁的孙耀庭净身,让他去紫禁城中做个太监,大富大贵怕是没指望了,但求能够混口饭吃,不至于待在家里活活饿死。
但很显然孙耀庭的父亲从来不关心国内局势,在孙耀庭进宫之前,辛亥革命就已经爆发了,虽然年幼的溥仪还在皇位上坐着,但也离退位不远了。
当时孙文先生领导的革命军和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正在商讨退位事宜;这些国家大事对年幼的孙耀庭来说当然没什么干系,不过他正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净身可能白净了,皇帝都退位了,还要太监干什么呢。
好在孙耀庭足够幸运,袁世凯领导的民国虽然废黜了皇帝位,但却承认溥仪的皇帝称号,每年袁世凯还会拨款300万两白银供皇室花销,这时当时谈判的退位条件。
当时仍然在紫禁城居住的溥仪重新对外征兆太监宫女进攻,孙耀庭就这样傻傻的被召进宫去了。
最开始时孙耀庭和其他小太监一样被分配去做又脏又累的活,那些大太监都变着法的欺负他们,这都是人之常情了,没什么好抱怨的。
后来端康皇太妃看孙耀庭这孩子机灵,就把他分到戏班去侍候,这是孙耀庭命运的转机,也意味着他再也无需在干那些脏活累活,生活终于有了起色。
皇妃的生活极其奢华
再到后来孙耀庭被提拔到皇后婉容的手下做太监,那是他第一次接触皇妃和宫女的生活,也是他最难忘的一段回忆,因为这里的生活完全颠覆了他对世界的认知。
进宫时身边的太监大都和他一样,都是贫苦人家出生的孩子,生活大都清贫且艰难,可是那些皇后皇妃的生活,仿佛就是天上的神仙才能享受的日子。
据孙耀庭回忆:哪怕是皇帝退位了,生活在后宫的妃子们仍然保持着雍容华贵的生活习惯,
哪怕是洗澡她们都不亲自动手
,从更衣到沐浴,都由身边的宫女和太监来完成。
虽然听起来,这样的生活十分奢华,整整两个小时的沐浴时间只需要静静享受即可。但是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毫无疑问很难让人接受,因为即便是奴仆的关系,我们也很难将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别人触碰。
孙耀庭也曾受命伺候过皇妃沐浴,他
全程都得跪着服务,不能有一丝不尊敬之情。稍有丝毫差错就会迎来痛骂和责罚,这期间对孙耀庭来说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有时妃子们脾气暴躁,他们这些太监和宫女哪怕犯下一点儿错都要被破口大骂,外面会有太监总管将那些犯错的人拉出去打板子,
那时候虽然没有杀头的刑罚了,但宫里的规矩还在,太监们仍然要仰仗妃子的鼻息而活。
这种生活伴随了孙耀庭十多年,期间因袁世凯的民国政府多次拖欠银两不给,导致后宫开支压力剧增,很多太监和宫女都被遣散回家了。
孙耀庭做事儿勤快,倒是非常幸运地被留了下来,直到1924年冯玉祥入关后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孙耀庭又开始了流浪之路。
孙耀庭出宫后的生活起初非常艰难,那时候新文化新思想盛行,他们这些太监走到街上是会被歧视的,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这种现象才发生了改变。
民国政府给这些退休的太监每月发十几块钱的生活费,后来还给孙耀庭他们安排新的工作,有些人去寺庙,有些人去了园林管,孙耀庭选择了寺庙。
结语
1996年,孙耀庭病逝在广化寺,届时他已经是个94岁的老人了。退休后的孙耀庭曾尝试过写作,他还专门出了一本书来记录自己的太监生活;正是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紫禁城的是是非非,荣辱与没落。
生在那个社会变革的时间点,孙耀庭的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见证了王朝的衰落,也见证了后宫妃子从地位尊崇被打落到人间,变得一文不值。处于旧时代的人在迎来新时代后本就会被淘汰一批,那些墨守成规、傲气凛然的妃子下场基本上都不怎么好,孙耀庭可是亲眼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