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清军南下攻四川,张献忠不向南撤反而北上迎击清军?
创始人
2025-08-19 02:32:01
0

找死没办法。

张献忠刚建立大西政权的时候,完全可以独霸西南,但这个战略并没有成功,之所以没成功,主要是他犯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错误。

大西政权建立以后,张献忠对士绅阶级进行疯狂打击,这让士绅阶级对张献忠很是仇恨。

另外,张献忠为了能给百姓留个好印象,对部下进行了约束,要求大西政权的官吏不能迎娶四川本地姑娘为妻妾,这个规定放在那个时候确实没什么问题。

大西军和大顺军一样整体素质不高,张献忠给部下进行约束,让四川百姓免受祸害本身没多大问题。

可我们能从这项政策中发现,这项政策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一剂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药剂,该药剂下去后没有取得应有效果,反而造成了一定不好的负面影响。

所先让大西将士跟随张献忠作战多年,多数人没有成家,所以该项政策一出,基本上断绝了将士们在四川立足的可能性,将士们都没办法立足,那大西政权如何在四川扎根。

另外大西政权的综合素质不高,所以在政权稳定前,经常出现哄抢民女的事情,老百姓对大西政权出现了不满。

如果大西政权后,张献忠允许底下人和四川当地人进行通婚,让所有的将士都在当地成家,那如果打仗起来,这些人就回有保卫家园的概念,但张献忠没这样做,所以保卫家园在底下人眼里就是浮云。

所以,不要看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有了一套自己的班子,自己也成为了皇帝。

但本质上大西政权和大顺政权一样就是一群流寇,所以他们的统治底子很薄弱。

张献忠称帝那年,也就是清顺治元年(1644年)11月。

这一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崇祯帝自缢而亡,大明朝宣布结束,李自成占据北京后,一顿神操作,导致他在北京待了几个月后,便撤出北京,回到西安。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多尔衮随后入主了北京,经过几个月稳定期后,11月的时候,也是张献忠在四川称帝的时候,多尔衮发布南征令,准备一举干趴李自成和南明及各方政权。

清军南征后一个半月后,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退到荆襄。

可以说,清军在和李自成鏖战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张献忠,所以张献忠完全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整合内部,凝聚人心,然而这时候,张献忠没有这样干,而是和李自成和南明开干。

张献忠之所以会跟李自成和南明开干,主要是他已经将四川视为自己的地盘,所以坚决不允许外部力量进入四川。

李自成会跟张献忠开干,主要是他败退西安后,觉得自己整体力量大不如前,所以他计划找一个新地盘,图谋东山再起,张献忠靠自己近,综合力量不强,所以抢夺张献忠地盘成为他的首选。

于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干了起来,张献忠和李自成军队一番鏖战后,成为最终胜利者。

击败大顺军后,张献忠没有立即回师成都,而是继续留在前线广元,等待清军和李自成军队在潼关鏖战的结果,看看自己是否有利可图。

在张献忠打自己小算盘的时候,他的后院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会有问题,主要是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对原明官员和商绅进行打击,这让他们对大西政权十分痛恨,所以他们趁着张献忠外出的时候,迅速对大西政权进行反扑,很快驻扎当地大西军纷纷败退。

建立政权不到半年西政权,地盘迅速缩水,仅剩川西平原。

得知后方出现大火后,张献忠迅速从前线返回。

如此一来,北伐计划彻底搁浅了。

回师平叛后,也没能将叛乱扫除,反而被各地乡绅武装击败,自己的地盘因此少了很多。

大西政权地盘之所以会小,主要是大西政权将士在四川无根,将士们没有报价祖国的概念,所以大西政权将士的概念还是和以前一样,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些年不过这样来,没必要拼命。

就这样,大西政权的地盘越来越小。

顺治二年(1645年)7月,大西政权地盘就剩下成都附近的几个乡镇。

眼看自己地盘越来越小,张献忠急了,认为如果在这样下去,有可能彻底完犊子,所以必须给自己找出路。

在这时候,从湖北九宫山传来一阵噩耗,大顺政权李自成战死。

大顺政权随着李自成战死,也走向了末路。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局面来临,张献忠决定离开成都另谋生路。

经过一番考虑后,张献忠打算朝着川东或者川南突围,然而这时候成都东西南三面,已经被明朝十万兵马包围。

由于,明军包围过于严密,让张献忠对突围失去了希望,于是他下令屠戮成都周围周县的命令,就这样成都周边的百姓惨遭屠戮。

他之所以会下这个命令,主要是清军和南明的压迫,让他压力十分巨大,所以他担心所辖地百姓会配合清军或者明军对自己军队进行围剿,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张献忠下了屠杀令。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就是张献忠的军队需要大量开支,而他的部队没有完善的后勤部门,日常各类物资都依靠抢夺,这让张献忠军队时常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所以在自己绝境的时候,就将自己的目光放到百姓身上。

由于张献忠的不断神操作,让大西政权在四川彻底失去了统治基础,大西军也因此陷入了最糟糕的局面,战斗力全部没有。

在前线指挥作战李定国和孙可望等人也对张献忠感到失望,他们觉得张献忠命令就是挖大西政权的基础,因为无论何时百姓都是每个政权的基础,如果百姓都支持你,你还搞个锤子。

张献忠和南明的对峙,让清廷占到了足够的便宜。

清顺治二年(1646年),清摄政王多尔衮令豪格率军征讨大西政权。清军在对四川发动进攻前,向张献忠发了一道招降书,希望张献忠可以投诚。

然而,清廷的这份降书,口气十分强硬,要求张献忠投降,否则清军就踏平成都城。

张献忠看到如此强硬的招降书,很是生气,认为多尔衮这家伙完全不给自己面子,于是他就不打算回这份招降书。

清军等待了两个月左右,见其没有动静,豪格大军立马南下。清军南下的消息传出后,围困张献忠的南明军队也发起了进攻。

就这样,大西军陷入了两面受到敌的困局。

清军和南明军队强大的攻势让张献忠压根没办法抵御。

很快,张献忠陷入了绝境,为避免全军覆没,张献忠决定突围返回陕西老巢。

张献忠突围前,当着孙可望、李定国等大将面前,杀掉了自己几个老婆和孩子,并告诉他们,如果那天我死了,你们就是我的继承人,同时他认识到大明应该不会灭亡,希望大家在他死后,可以投降南明。

张献忠之所以会有这种操作,主要是清军和南明的围攻,让张献忠内部出现不稳,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丢命,为避免自己丢命,杀自己亲生儿子,倚重干儿子,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

很快,大西军放弃成都开始向北突围,但大西军没走多久,便糟糕南明军,双方随即爆发大战,大西军惨败,数万人战死。张献忠被明军击败后,他的紧张神经似乎被触及,下令处决随军家属,这样一来,又有数万家人被杀,大西军内部因此更加混乱,不少人投降了清军。

十一月的时候,投降的大西军将领将刘进忠大西军内部的情况告诉豪格。豪格闻知情况,立即率主力和张献忠决战。在刘进忠带领下,清军很快找到了张献忠部主力,双方随即爆发激战,由于这场战争过于突然,张献忠没能做好应战准备,很快便遭到清军的围攻,受到了惨重的损失,而张献忠也在和清军交战时,被豪格一箭射死。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

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 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发箭射之,张献忠中箭而死。时年仅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军中随即打乱,士兵们各自逃命,清军见大西军已经混乱,随即对大西军发动总攻,很快大西军战败。

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见已无反败为胜的可能性,于是率兵向西南撤退,在那里又受到了南明的的阻击,之后又撤到贵州,和南明军队兵合一处一起抗清,在这以后,大西军又持续了二十年,一直到清康熙初年才结束。

以上可以知道,大西军张献忠之所以会失败,完全就是自己找死,如果他能对百姓好点,不瞎搞,然后安心经营好四川,完全是不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尊祖母慈禧太后...
历史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正在复... 历史学家尼尔斯·吉尔曼2月21日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他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原创 张... 世人皆知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勇猛无比,曾单枪匹马喝退曹操八十万大军。然而,这位叱咤风云的猛将最终却...
原创 夷...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 这一战役不仅...
原创 中... 世界格局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各个国家的版图也不是一层不变,在历史不断的进展中,无数小国被吞灭,也有无数...
原创 白...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以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成为了后世无...
原创 德... 从20世纪开始,两次世界大战让人记忆犹新,其中两次都德国的份,这让我们惊讶,是什么原因,让德国成了这...
原创 明... 如果问大家我国第一大才子是谁,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的说唐伯虎,其实他只是唐朝的才子,其他朝代也有才子。...
原创 衰...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曹雪芹《回前诗》 说到清朝,有些人会想到历任皇帝,有些人会想...
原创 试... 《明史·徐达传》中有一段话,讲述了在朱元璋和徐达之间发生的两件轶事: 1、赐府邸事件: 朱元璋曾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