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9日,台湾地区对外宣称破获了一起重大案件,案件涉及国共情报组织,就在第二天,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及其副官等4人被国民党冠以“通共”罪名遭到处决,引发两岸政坛轰动。
主要涉案人员吴石成了台湾当地人人避之不及的名字。
因为特殊原因,在我国大陆地区,这个名字并不为人所知,直到解放后许多许多年,才渐渐流传开有关于他的故事。
《潜伏》男主原型,比孙红雷还要厉害
1894年,吴石出生在福建闽侯,字虞薰,号湛然。
作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当他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之时正是因为一部风靡国内外的电视剧《潜伏》,其中男主角余则成的原型便是由他而来。
2009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吴石这个名字也开始引起大众广泛关注,许多媒体报纸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从北伐战争开始就凭借自身努力和天分在国民党内部一路披襟斩棘升迁迅速。而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虽身在曹营却一心为国,为中华民族立下赫赫战功。
1929年,35岁的吴石获得去日本进修的机会,在旅日期间学习了许多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还获得了“十二能人”的称号,诗词书画,练兵骑射样样出类拔萃。
作为同期学生中的风毛菱角,吴石的名字一度在留学生中被作为模范生代表,是其他人竞相学习的典范。
抗日战争之初,吴石应上级要求出任参谋部二组处长,主要负责获取日方情报工作,同时参与商讨国内各大抗日会战计划,正是因为此次国共合作,吴石对共产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被共产党人人格魅力吸引,天平逐渐倾向正义一方
与许多人一样,吴石也沉醉在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下,听了他不少激动人心的演讲,并且与共产党人叶剑英等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28年,毛主席撰写了一本具有指导全国抗战性质的文献《论持久战》,吴石也曾通读,对其中的军事理论和远见卓识深感拜服。在既是同乡又是同学的吴仲禧的介绍下,吴石对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军事策略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国共和谈破裂前夕,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许多共产党革命志士被军统特务迫害,闻一多、李公朴等人均未能逃过,此时南京地区已经陷入人心惶惶的局面,内战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吴石的心中,天平早已倾向共产党一方,在家中,吴石甚少提起时政相关的事情,甚至家中亲友带回来公开出售的《新华日报》他也没有明确反对。
要知道,《新华日报》的性质在当时蒋介石大肆煽动舆论的环境下是必然不能出现在像他这样身份的高官家中的,足可见吴石对蒋发动内战是打心底里不赞同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吴石依旧身处国民党,在这里浸淫多年,他对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之风以及阿谀奉承、拜高踩低之六早已司空见惯,从最初的愤怒已经转变为麻木,甚至连挽救的心也不再有了。
有时还会和身边人感慨“国民党不完蛋真是没天理”类似的言论。日本投降那年,吴石在吴仲禧的引荐下秘密加入了民联组织。
两年后,又通过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何遂认识了上海局中共中央的负责人刘晓、刘长胜等人建立了同共产党的密切联系,而他的人生也从此转变。
在没有硝烟的火线上,功成不一定名就功败意味着身死
这是一条没有硝烟的火线,虽然看不到真枪实弹,刀光剑影,但行走在这条战线上的人都犹如走在刀刃之上,稍有一个不谨慎,就会坠入无间地狱,遭到千倍百倍的报复。
但是,如果能够在这无形的刀山火海中侥幸生存并拿到重要情报的话,就可以避免真实战场上数以万计的消亡。吴石选择了这条艰险之路,他表面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私下却从事着地下军事情报员的工作。
通过何遂,吴石在不久之后取得了地下民联暗号与另一位地下工作者吴长芝取得了联系。
这位是1946年刚刚从美国回来的高材生,明面上是大兴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实际却是地下民联的财政大臣,通过他,吴石才能将得之不易的军事情报转手给解放军们。
1948年6月,在吴石的安排下,吴仲禧被派往“徐州剿总”顺利收集到了此次“剿共”行动的重要情报,这份情报在后期被确认是三大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最完善时间最早的一类情报。
随后,吴石又策反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进行起义,这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最大规模的一场起义行动,吴石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解放战争期间,吴石就像是我方插在国民党心脏处的一颗铁钉,他总能将重要情报借由自己的身份成功输送出去,为解放事业添砖加瓦。
为了大义毅然赴台,代号“密使一号”
1949年6月,吴石奉组织命令为配合解放军解放台湾开始做赴台准备。与此同时,他在离开之前准备了两份重要材料托付吴仲禧转给中共华南地下党组织。这两份资料是关于国民党留存在大陆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地区的部队信息。
他告诉吴仲禧,“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而且为了最大程度得到国民党信任,吴石带着夫人和两个女儿一同赴台,只留下大儿子和大女儿托付组织照顾。执行任务前,中共华东局将吴石的代号命名为“密使一号”。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在台湾地区的日子里,吴石依旧坚守初心,虽然坐着“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位子,但依旧为两岸统一事业做着无声贡献。
但没想到,命运没能放过这样一位正义之士,1950年,随着中共台湾工委的暴露吴石不幸被捕,虽然受尽了酷刑,但他一个字都没有泄露,直到就义之前,他终于说了一句话:“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千禧年的时候,吴石的子女们将吴石和他夫人的骨灰迎回大陆,葬在了首都郊外的福田公墓。时隔50年,这位为革命奉献出热血的英雄总算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得以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