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才貌双全的女子大都被帝王收了。
古代帝王选择宫女都有严格的程序。
容貌是第一印象,面试过后还有很多关卡,看身上有没有瑕疵,肤白、长腿、身材匀称,有没有体毛。
这些过关后,还要在热天让她们跑步出汗,再脱掉衣服查验她们身上有没有异味?
所以说进宫工作工资虽然高,但是很程序很麻烦。
除非特批,就是帝王点名入取,人家皇帝相中了,就是在外人看来毛病再多,也能直接服侍皇帝,谁让有的皇帝口味重呢!
不过大部分皇帝还是喜欢娇媚可人的妙龄女郎,特别是才貌双全的女子。
唐朝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徐惠,湖州长城人。
这是一个天生的才女,正常的小孩八九个月的时候才开始牙牙学语,而徐惠在不到五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口说话了。
徐惠的父亲徐孝德官至右散骑常侍。家里有许多藏书,这让幼小的徐惠有条件接触到许多经典文化。
徐惠从小酷爱读书,在4岁的时候就能将《论语》等中国传统经典熟练地读出来,以至于逐渐也能自己写诗了。
8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想看看这个孩子到底才能如何,让她做首诗,徐惠非常从容地作诗一首:
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父亲听完大为震惊,他真没料到8岁的女儿能作出如此工整的诗句来。
所谓美名传千里,徐孝德的女儿8岁成诗,少女天才的美名逐渐在圈子里传播开来,如果开直播,卖个货什么的,还不日进斗金。
她的名声还是传到了京城,传到了“国民老公”大唐一哥李世民的耳中。
自古英雄爱美色,花开时节尽情收。
老帅哥下诏召徐惠入宫,这一年徐惠才11岁。
带着青涩的小女孩来到了繁华的京城,进入了最神秘、最富庶的皇宫大院。
李世民将徐惠封为才人,成为太宗的女人之一。
才人的地位并不高,只能算是一个地位层次比较低的姬妾,而太宗的年纪相对于徐惠来说,也是一个十足的老男人。
不过对于徐惠来说,进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宫里的资源丰富,有大量的藏书,对于爱看书的徐惠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一件幸事。
所以来到宫里以后,她就手不释卷,每天不知疲倦地阅读。
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考个博士应该没问题,作为徐惠的导师,太宗见自己的研究生妻子这样爱学习,心中高兴,对她大加赞赏,给予她更多的便利。
在身份问题上也不断提高她在宫中的地位,将她从一个地位低下的才人最终提升到充容,为九嫔之一。
不得不说“知识改变命运”啊!
聪颖勤奋的徐惠也没有让太宗失望,给太宗晚年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并且对唐太宗的政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工作,其实是一个高危行业,他开心的时候可以赏你千金万银,你是他口中的小点心;可一旦发怒,就会生起雷霆之势,而血流成河。
太宗虽然很爱徐惠的才华,但不可能永远不会对她不生气。
一次,太宗传唤徐惠,徐惠忙着梳妆打扮,毕竟小女子都是爱美的,这是天性!
太宗本来想很急切地见到她,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她来,毕竟等人是漫长的,我们都有这方面的体验,太宗为此憋了一肚子火。
当见到太宗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太宗拉长了脸,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临。
聪明的徐惠当然猜得出太宗变脸的原因,她脑子一转,妩媚一笑,然后赋诗一首呈献太宗。
太宗读过以后居然怒气全消,哈哈大笑。
身边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徐惠所写的这首诗还被收入在《全唐诗》中,诗是这样写的: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区区一首小诗,将在气头上的一代天子逗得大笑,徐惠的才华可见一斑。
徐惠不光有才,还有贤能。
作为历史上的千古明君,唐太宗一生的文治武功可圈可点,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身边的忠臣、直臣逐渐去世后,眼前的繁华一度让李世民变得骄傲自大,后期,他开始远征高丽,还大兴土木,结果引来百姓的不满。
这种现象让徐惠看在眼里很是着急,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她担当起劝谏的责任。
她擅长的就是写诗作文,太宗也非常爱看她的文章。
所以,每当太宗有不当之举的时候,徐惠就会写诗或者写文章来劝谏,太宗看过以后就会冷静下来,遵从徐惠的意思改正自己。
徐惠最有名的一篇谏文,应该要数公元648年,太宗游玉华宫时所写得一篇千字劝谏文了,其中她明确地指出:
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
太宗当然知道徐惠的目的是让他少征战,不要大兴土木,休养生息。
李世民自己就是从隋末走过来的,他明白怎样会引发民怨。
他知道徐惠的一片苦心,对徐惠非常赞赏,除了口头上的表扬以外,还有大量物质上的赏赐,连徐惠的父亲也升官了。
徐惠不仅懂得自己要勤学简朴,对国事也很上心,她提出的建议常常被太宗采纳,因此她在太宗心里的地位非常高。
两个人跨越了年龄的界限,一个懂得欣赏,一个也懂得回报,所以夫妻感情甚好。
徐惠在容貌之外还是才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质也是杠杠的,其他花瓶美女自然与她缺乏竞争力,她还经常给太宗提出好建议太宗自然就离不开她,对她的爱能够持续。
而此时那个后来成为皇帝的武则天只是一个地位较低的才人。
太宗究竟操劳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日衰。
公元649年,太宗去世,徐惠悲痛万分。
太宗遗诏,所有没有子女的后宫妃子都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一次连赫赫有名的武才人也没能幸免。
可太宗偏偏特赦徐惠不去感业寺,可见太宗对她多么用心、有情。
太宗去世,徐惠悲痛欲绝,毕竟陪伴太宗这么多年,在夫妻感情之外,更是知音、良师益友。
因为思念太宗,不久就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宫里的太医帮她看病开药,都被她一一拒绝。身体上的疾病能治,可心病怎么能医?
徐惠只想早日迈过奈何桥,和她一生的知己爱戴的太宗相聚。
一年后,徐惠终于追随太宗而去。
她被葬在昭陵,从此以后一直陪伴在太宗身边。
高宗即位以后,追谥她为“贤妃”。
一个“贤”字,十分精确地概括了徐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