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三维扫描术”:为器物拍“证件照”
创始人
2025-08-18 09:32:13
0

没有照相机、扫描仪的古人,如何为器物留影?近日,“墨拓千秋——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保护成果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幕。这些跃然纸上的金石拓片,好似器物的证件照。

该展览展出传拓珍品75件,小到砖瓦、石碑等平面拓片,大到曾侯乙尊盘、格伯簋等青铜器全形拓片,器物的形制、纹饰、铭文和斑驳的纹路,均“定格”于宣纸上。

12月24日,湖北省级非遗项目“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右)带领友人参观武汉博物馆“墨拓千秋——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保护成果展”。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摄

“金石传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存器、证史、补史。数千年前的金石,原件或许早已不在,但记载于金石上的文献以拓片形式保留下来。”湖北省级非遗项目“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2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他介绍,传,转印也;拓,摹印也。金石则是指古代金属器物和碑碣石刻,是古代文献的重要载体,因不易留存,古人用白描手法将器物形制粗放地绘制下来,并用文字标注尺寸、重量等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发明出传拓技艺,把湿润的宣纸覆盖在器物表面,用扑子等传拓工具锤击,再用平刷着墨,将器物上附着的图案、文字信息“转移”到纸上。这是初期的平面拓法,适用表面平整的小物件,尚不全面。

到了清代嘉道年间,西方素描、透视画法传入中国,匠人受此影响并加以创新,全形拓应运而生,通过锤击力度的轻重,控制拓片墨色的深浅,像三维扫描一样呈现器物的立体样貌。这是难度最高、承载信息量最大的传拓形式。遇到样式复杂的器物,匠人耗费数年方能完成。

武汉博物馆“墨拓千秋——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保护成果展”展出的凤纹方罍全形拓本。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摄

记者在展馆看到,即便是造型极繁的曾侯乙尊盘,周身的爬兽、小龙依然在拓片上清晰可见;一件毛公鼎全形拓片,深浅不一的墨迹反映出不同光影下的明暗关系,神形兼备。

在古代,传拓制品曾流行一时,文人墨客喜爱将拓片挂于书斋,实现“足不出户即可见器物”的观摩自由。随着摄像、复印等现代技术普及,传拓技术曾面临失传。

但张友海认为,在考古和文物、古籍保护方面,传拓至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绘画无法做到一比一还原,照相有可能产生成像偏差,而全形拓更能真实记录器物全貌。

12月24日,一名观众在武汉博物馆参观博古图。中新社记者 武一力 摄

除功能性外,传拓的艺术性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全形拓本与花鸟画、剪纸相结合,装裱成博古图,颇有雅趣。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传拓依然流传,是因为金石承载的文字、符号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折射出中国人隽永的博古情怀。”张友海说。

张友海在武汉市江汉区运营着一家荆楚金石博物馆,馆藏数百件与武汉有关的砖瓦、石碑,并把它们传拓下来,留存城市记忆。他还把传拓技艺带到中小学课堂、带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窗口,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十年前他能动用私刑杀了我父亲,我们如今跟着他能有什么好下场?” 这个说话的男子...
原创 唐... 在我国封建时代,似乎只有学好历史、经学等文科知识,才是踏入仕途及升官发财的唯一途径。今天向大家介绍的...
原创 朱...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加...
原创 9... 古希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伊索曾说过:“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上个世纪末最为重大的历史...
原创 起... 在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之中,陈明仁的名气很大,毕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他是强悍的劲敌,后来他率领...
元代孤本《孝经直解》的前世今生 1938年春,“七七事变”之后,已经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的北平城,琉璃厂的古旧书店也大多凋蔽,唯有来薰...
原创 民... 全国市区的上海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呼叫做“东方夜巴黎”,在近期的热播影视剧当中,有一个电视剧叫做《民国奇...
原创 她... 在清朝统治时期,满洲统治者努尔哈赤曾通过利用汉人的帮助推翻大明,然而,在这过程中,努尔哈赤对汉人实行...
原创 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文帝杨坚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伟大皇帝。他不仅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
原创 东... #深度好文计划# 东汉末年的军阀与权臣董卓,恶贯满盈,朝廷文武官员大多不敢反抗,此时有一名叫王允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