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这位集光荣与耻辱、伟大与渺小、雄豪与软弱、英明与昏暗于一身的千古奇帝,他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在他的执政前期,他依循贞观之治的策略,将大唐推向了巅峰,开创了辉煌的“开元盛世”。
然而,晚年的他却因昏聩而引发了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不仅让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更使他险些沦为亡国之君。
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李隆基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才华的皇帝之一,但才华横溢的他却难以长期专注于繁琐的政务。
像梁武帝萧衍、宋徽宗赵佶一样,他们在执政初期都有显著的政绩,但往往难以善始善终。在长期的励精图治之后,唐玄宗感到了身心的疲惫,对无尽的政事产生了厌倦。
在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下,他选择了躲进深宫,享受人生的乐趣,陶醉在“开元盛世”的巨大成功之中。
与唐太宗相比,唐玄宗的不足之处在于他未能深刻理解“守成难”和“慎终如始”的道理。
在取得盛世成就后,他忘乎所以,沉迷于封禅泰山和大搞生日节庆的浮华之中。
而此时的宰相们,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能之士在相位的时间并不长,反而是奸诈的李林甫长时间把持了右相之位。
史书记载,晚年的唐玄宗自恃太平盛世,将政事悉数委任给李林甫。
李林甫则迎合上意、媚事左右以固宠,同时杜绝言路、掩蔽圣听以成其奸。他妨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在他的把持下,朝政日益昏暗,而唐玄宗却未能醒悟。可以说,唐玄宗的骄纵助长了李林甫的奸恶,而李林甫的奸恶又进一步加剧了唐玄宗的昏庸。
后来,绝代佳人杨玉环的出现更是为唐玄宗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虽然杨贵妃并未直接干预朝政,但她的特殊地位却使得远房堂兄杨国忠得以脱颖而出。
接替李林甫相位的杨国忠以其不学无术和狂妄自大的态度对安史之乱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将大唐王朝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尽管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唐玄宗作为最高领导人,其晚年的怠政、接连不断的用人失误以及对形势的严重误判无疑对唐朝由盛转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如果无法始终保持谦卑的心态和充满忧患意识,那么即使前期取得再大的成绩、国家表面看起来再歌舞升平,危机也可能随时降临。
盛衰之间的转换往往就在一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