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知道“举人”放现在是什么职务吗?范进职位给你,或许比他还疯
创始人
2025-08-17 22:33:24
0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华儿女从古至今都十分看重读书人。

而古时候,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能考取功名的人大有人在。

科举考试的层层选拔,与如今的考试模式还是有些区别的。

不是一次考试定成败,而是要经过很多次的考核,最终才能得到名次。

像《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只是考中了秀才,所以他比起很多那些更高一层的考生要差,但是比起一般的普通人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范进当初就是因为考中了举人,大喜过望,然后疯了。

当然这是一个故事,但背后却是举人这个身份带给他的无上喜悦。

那么这个“举人”如果换算成如今的职务,能算是什么呢?逐层考试

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考试之后,寒门子弟有了门路也能够入朝为仕。

朝堂不再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寒门也能够出贵子。

但寻常的学生如果要入朝为官,需要经历的考验和折磨要比现在的大得多,而且科举考试是逐层选拔的。

秀才这个身份,是要经过了童生考,才能够获得的,而这只是第一步。

在寻常人家的眼中,秀才已经是很有潜力的人了。

尤其是如果考中秀才的时候年纪尚轻,更是会有很多家中有姑娘的人青睐。

秀才参加乡试,通过后便会成为举人,而范进当时就是中了举人。

但这并不是最厉害的,真正厉害的是再经过一层遴选,成为进士。放榜之后,名字在榜上的,可谓是前途无量,可以入朝为官。

如此看来很多人会奇怪,这范进还不是考中了进士,仅仅是考上了一个举人,怎么就能高兴得疯掉了呢?

这其实要看古代时读书人能够得到的待遇。为官之路

在明清之前,举人如果想要入朝为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参加会试,如果通过则还要进行殿试。

这个过程其实会过滤掉很多的人,就像秀才考举人一样,会淘汰掉很多人。

有些少年时展现了天赋,年纪轻轻成为了秀才,但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秀才。

选拔性的考试,每一次举行都会淘汰掉很多的人。

举人考进士也是一样,去京城赶考的举人们,在成绩出来之前,会眼巴巴地等着放榜,希望自己多年的用功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如果考不上进士,便无法入朝为官。

而进士入朝为官之后,是从七品官员开始做起,晋升的道路也会十分通畅。

明清时期,会出现很多的空缺位置,为了补上这些位置,这才有了举人也能够直接做官的可能。

当然举人做官不比进士,他们需要从最基层的八九品,也就是最末的官职开始做起。

而且这其中大部分能够为官的举人,终其一生也不过能混到个七品。

从这来看,举人跟进士之间的差距极大,举人又跟秀才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

没考上进士的举人,哪怕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也会受到很多的尊敬和待遇。很高的待遇

作为夹在秀才和进士之中的举人,在明清之前,其实是没有办法直接入朝为官的,如果想要做官,还是要进一步参加殿试。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子考到举人这个地位很容易。

相反他们自开蒙之后,几乎一日都不能落下,熟读各类的书籍,可谓刻苦。

无论什么时候,任何一个学生在任何一场考试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都是值得高兴的。

何况成为举人之后,也能够得到很多的优待。

举人见到乡县的官员,根本不需要像普通百姓那样跪拜父母官,只需要以学生的身份向其行礼即可。

单单是这一点,就能够看出举人的身份其实认可度颇高。

除了不需要向这些地方官员行礼之外,家中有人考上了举人的话,可以直接不用再缴税。

这样很多的寒门子弟的生活,一下子就会变得宽裕起来。

除此之外,因为古人看重读书人。

很多的地主豪绅,会专门去请这些考中举人的学子来到自己家中,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家减税,还能够增加家中的学习风气。

被这些家中富裕的人奉为上宾,举人的生活自然有了保障,而且要比大多数人要过得好。

家中但凡出了个秀才,都觉得祖坟冒青烟了,何况是举人呢。

当然,这些学子都是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才能够取得的这样的优待。

范进之所以疯了,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好处,更是因为自己刻苦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回报。

毕竟这样的待遇,跟如今的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比起来甚至要更好。

只是可惜,大喜即大悲,范进中举后,最终还是疯了。

如果将范进的故事,换给现如今仍然在刻苦念书的人,说不定结果要比范进还要疯狂上一些。结语

读书是当时的寒门子弟的一个好出路,但仍然有很多的人,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有机会读书的人,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长久折磨,需要一直坚持。

需要有天赋,甚至也需要有运气,缺乏其中任何一轮,都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也就是因为科举考试的高淘汰率,能够有一点点的成绩,都能让很多人欢呼雀跃。

这些学生们,经历了长久的磨难,拥有一定的才学,但每一道环节都是对他们的考验。

在越来越大的成就与建树面前,像范进这样一时承受不住,是件并不奇怪的事情。

如今的考试也是在选拔人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准备。

当然还需要调理好自己对待考试的态度,不能将考试看得太过重要,避免心理落差过大。

考试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一条毋庸置疑很好的路。

多年的寒窗苦读,最终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取得了很多人艳羡成绩的人一定会很多。

可哪怕是在巨大的信喜冲击下,也应该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自己取得的成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安... 唐朝在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期达到了辉煌巅峰,然而,这段繁荣的时期并非一帆风顺。安史之...
原创 为...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大型纪念工程之一...
原创 新... 新四军江南统帅往事钩沉 1939年深秋,在江苏溧阳县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式成立。陈毅、粟裕、罗...
原创 作... 在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的庙号有祖和宗两种,开国皇帝称祖,后世皇帝称宗,不过在祖里面,开国皇帝也有...
原创 如... 如果让你去三国当主公,可选1个军师3个武将辅佐你,你会选谁? 导语:说到三国大家应该会想起金戈铁马的...
原创 王...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留下了“昭君出塞”这样一段千古佳话,然而佳话的背后,却是用倾国佳人凄凉的一...
原创 预... "世事如棋局局新,阴谋论起雾沉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传说与猜想,如同迷雾中的灯塔,引人遐想...
原创 鲜... 前言 蒙古高原上呼啸的北风卷过大地,似乎在预示着新的征伐即将来临。这片广袤的草原,承载了无数部族兴衰...
原创 吕... 大秦王朝的建立离不开两位关键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吕不韦和李斯。 这两人对于秦始皇登上秦国君主宝座以...
原创 曹...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在曹魏集团中,文臣不计其数,除去智囊团无所不知的谋士,政治大师诸如陈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