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将高参,本可活下来却和张自忠一起殉国,被老蒋追授为中将
张自忠是国军十大抗日名将之一,而且排在第一位,是由他的战绩决定的。在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在襄阳与日军大战,结果陷入重围,他决定战死沙场,以报效祖国。
在他牺牲之前,曾经让一位部下率部突围,结果这位部下拒绝了,最终和他一起殉国,这位部下就是他的少将高级参谋——张敬。
张自忠之所以让张敬突围,因为他还年轻,当时才32岁,他是科班出身,就读过北大、黄埔军校,还去日本炮兵士官学校进修过,能文能武,蒋介石还送给他一块手表以示欣赏。
学成归来,张敬就做了炮兵营营长,抗战爆发后在第五战区做一名队长,当时二张还未见过面。有一次,张自忠下部队视察,他当时的参谋把张敬推荐给他。
面对总司令的提问,张敬对答如流,回答的非常好,张自忠十分高兴,就把他安排在身边,做了参谋。和日军作战时,张自忠一定会让张敬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充分说明了张敬的能力。
张敬的少将军衔,还是张自忠给他申请的,由于当时他才30岁出头,大多数人都持拒绝态度,只有张自忠坚持要给他少将,说只要他在战场上立功了,就再给他升中将。
在张自忠的努力下,张敬被授予国军少将。张自忠治军手段严厉,在部下面前永远都非常严肃,可是和张敬在一起时就变得很随和,像兄长、弟弟的关系。
受到这样的待遇,张敬十分感激张自忠,想着一定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作为军人,最高的荣耀就是以身殉国。
1940年,枣宜会战爆发,日军派重兵包围了第33集团军,张自忠决定赴死,可是张敬还年轻,不能耽误了前程,就下令让他率部突围,争取一线生机。
当时如果张敬突围,是可以活下来的,可是他并没有突围,而是早就决定和长官一起战死。张自忠牺牲后,张敬继续战斗,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卷刃了就肉搏,最后也壮烈牺牲了。
二人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人们无不痛哭流涕,蒋介石亲自护送张自忠的灵柩穿越重庆全城,追授他为陆军二级上将,是抗战期间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敬被追授为国军中将,并且发了一笔抚恤金,老蒋承诺以后每年都会给一笔抚恤金,然而没多久就忘记了这个承诺。
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政部门先后追认张敬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