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是武将和谋士的舞台,武将纵横沙场,攻城略地,于万军丛中横刀立马,譬如魏之张辽、许褚、乐进,蜀之关羽、张飞、赵云,吴之程普、黄盖、韩当等。
而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于指掌之间见天下之大,魏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董昭、蒋济、刘晔等人,蜀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而吴有鲁肃、诸葛瑾、张昭、顾雍等人,一时之间文臣武将,群星璀璨。
不过从上文提及的这些三国俊杰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在武将数量方面三方虽然有所差距,但还算各有千秋,彼此之间都称得上人才济济,但要说一流谋士的数量,曹操集团明显占据优势,数量最多,而刘皇叔和孙仲谋就相对处于下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不过刘皇叔虽然在谋士数量上不敢同曹操争锋,但却将卧龙凤雏两个顶尖谋士都划拉到自己的碗里来,数量不够咱们质量来凑。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俨然就是同时代谋士智力的天花板。
这自然是小说家有意夸大的结果,在现实历史中,“鬼才”郭嘉、“王佐”荀彧等人都可以表示不服,不过虽然《三国演义》的确有些吹捧甚至神化,但这二人的真实水平那也是位于同时代谋士的第一梯队的,这点应该争议不大。
诸葛亮的成就自然不用多说,为刘备集团制定隆中对发展战略,其后独掌蜀国之政,南征南中,北伐曹魏,是蜀汉名副其实的擎天之柱。相比较而言庞统由于去世太早,事迹相对较少,主要的功绩集中于为刘备筹划图谋益州的事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庞统对于荆州地区的看法却与诸葛亮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两人对荆州的看法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谁的观点更正确呢?要知道诸葛亮和庞统同为刘备倚重的谋士,他们的想法和规划往往能够左右刘备集团的动向和行动,所以他们想法的正确与否往往就能影响刘备集团的命运,甚至是整个天下的大势。
两人对荆州的不同看法
诸葛亮对荆州的看法在他的隆中对奇策中讲得很明白,当时刘备的事业毫无起色,他对自己及所统帅势力的未来也一筹莫展,用今天的话讲,当时的刘皇叔就像刚大学毕业的“社会小白”一样,放眼望去就两个字,“迷茫”,非常迷茫。
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业导师”诸葛先生胸有成竹地为刘皇叔指点迷津,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个稳固的根据地啊,刘皇叔刹那间就被“一语惊醒梦中人”,那么根据地从哪来啊?
诸葛先生指点江山,北面您就不用想了,曹操太强大了,您不是对手,东面的扬州您也没戏,毕竟老孙家都在那里经营三代了,现在就剩下荆州和益州了。
这两个地方战略位置都极其重要,也都很富庶,万一要是有可趁之机,您命令一员集团干将统领荆州军队北上中原腹地,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略关中、陇西等地区,这天下不是您的囊中之物吗?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刘皇叔当然很有意向,获此良策如获至宝,总算有了明确而靠谱的奋斗目标了。在诸葛亮的规划中,荆州地区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刘备一飞冲天的两条翅膀之一,那是万万要握在自己人的手里的,因此荆州在刘备集团中的战略地位也直线上升,成为刘皇叔千方百计都要占有的地方,甚至在刘备攻略四川之时,还特意留下关羽等人镇守。
但庞统却对荆州持有不同意见,当时法正、张松等人邀请刘备入主益州,刘备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此时庞统见刘备这么不开窍,立马对他当头棒喝:
荆州这地被战火烧了那么久,早就啥好东西都没有了,是要人没人,要财没财的,而且周围的邻居孙权和曹操都不是好惹的主,一个一个都没安啥好心思,想要靠着它发家致富,简直痴心妄想。
现在益州这块“肥肉”既然已经送到嘴边了,那么就顺势将它收了,不是更好吗?
刘备这才下定决心,准备挖自家亲戚刘璋的“墙角”。
按照庞统的话来看,他对荆州颇为嫌弃,在他的眼中,荆州这块地方不能说没有任何好处,那也是利用价值有限,只靠这块根据地刘备很难成事,刘备集团将荆州看得过重了。
谁对谁错?
诸葛亮和庞统,一个将荆州视为发家致富的风水宝地,一个觉得荆州作用有限,两者对于荆州的看法看起来差异极大,那么两人的看法到底谁对谁错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这二人的观点虽然存在矛盾的地方,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荆州的战略地位,诸葛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荆州的区位优势,他看到了荆州的好处,看到了荆州对于整个天下大势的影响,而庞统则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出发,分析荆州的自身现状,他看到了荆州的不足之处,得出荆州难以支撑刘备霸业的结论。
而且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两者提出见解的时间有差异,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战略规划的时候,荆州还安安稳稳地在刘表手中,尚且未遭战火破坏,还是一片太平景象。而庞统提出经营益州战略时,赤壁之战早已过去,荆州在刘、曹、孙三家角力之下,已是残破不堪,时移事易,自不可一概而论。
两者的论点既存在对立,但也可统一起来看待,就好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事物总有其利弊两面。荆州的地缘优势就摆在那里,北可经略中原,东可钳制东吴,否则孙权何必费尽心力去夺。但荆州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也应该看到,屡遭破坏之下,荆州的里子所剩无几,一时之间的确难以为刘备集团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
如果硬要在二者之间分个高下的话,也是能够将2人高下立判的,显然诸葛亮的战略眼光更胜一筹,荆州疆域广阔,占据长江中游大部分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的战略要地。
而且单凭益州一州之地,刘备集团的基本盘实在太小,根据地单薄势必造成割据政权的力量小,持久性差,后来的局势也说明了这点,失去荆州支撑后的蜀汉国力最为弱小的,处处捉襟见肘,哪怕有诸葛亮的殚精竭力,但也不改大势,在三国之中最早灭亡。
谋天下者当着眼全局谋万世之功,不能仅仅拘泥于一时的得失,况且荆州虽然暂时残破,但只要措施给力、落实到位,按照荆州优越的自然条件,迟早能够恢复元气。还有一部分人拿着关羽失荆州的事,认为刘备集团荆州战略是失败的、错误的,我们必须明白一点,荆州的丢失是一次军事政治行动上的失败,但并不能以此否认整个战略规划的正确性,毕竟计划未必能够顺利彻底的落实。
结语: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他们对荆州的看法实质上是从不同层面看待问题的结果,所以大可不必非此即彼,将其看得过于泾渭分明。
如果大家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许才能辩证地看待当时的荆州问题,而且庞统虽然认为荆州的价值没有多么的大,但话里话外似乎也没有彻底否定荆州的意思,这点也值得大家注意。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