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清光绪27年,也是20世纪的第一年,可却是这一年,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也彻底成为了帝国列强的“工具”政府。
就在这中华民族开始陷入黑暗中的时刻,一个小人物,用他一生的善良替全体中国人甚至后世子孙做了一件影响巨大的事。
1901年6月,美国奥克兰前市长卡朋蒂埃先生,向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塞斯·洛(SethLow1850~1916)捐了10万美元,并去信告知该笔捐款希望用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汉学系。
在被问及原因的时候,卡朋蒂埃先生回答,这是为了他多年的伙伴、仆人——丁龙先生的请求,并且丁龙本人也捐献了1.2万美金用于汉学系的建立。而这位丁龙先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来美国的中国劳工。
然而,尽管卡本蒂埃多次同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任校长斡旋,在动员了诸多校董、富翁的支持,当年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还是不愿意以丁龙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和设立一个系科。
令人感动的是,卡朋蒂埃始终坚持用仆人丁龙来命名这个系科,并且甚至捐献出了自己在纽约的住房。
在卡朋蒂埃和丁龙的共同努力下,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东亚学系,并且由此成为美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汉学系。
丁龙的事迹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正是因为他的倡议,使得近代世界开始了解中国。
正如卡朋蒂埃先生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信中说的一样:“对我们而言,是应该去更多了解住在东亚及其周边岛屿上大约7亿人们的时候了。在我们模糊的概念中,他们似乎只是抽食鸦片、留着猪尾巴一样的辫子的野蛮的族群或崇拜魔鬼的未开化的人。”
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的中国国际地位可想而知,然而我没仍无法想象,作为一名被欧美公民想象中“抽食鸦片、留着猪尾巴”的中国人,他究竟是如何用高尚的品格、行为感动了卡朋蒂埃先生、哥伦比亚的校董以及其他捐献的富翁。我们无法拒绝让自己每天呼吸尘埃,但呼吸尘埃并不影响我们做伟大的事。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丁龙先生在陷入中国无尽黑暗的时刻,毅然举起了火炬,让中国文化照亮西方,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
哥伦比亚副校长曾这样评价——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对话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一种视野,同时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的个人,肯定他的贡献,让世人知道并记住DeanLung的名字。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