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和边塞文化。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放着一块砖,几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都一直突兀地放在那里,大有一副任你厮杀如何,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这块砖其实有它专有的名称-定城砖。
定城砖的由来
据说在明朝正德年间,有一位叫易开占的工匠,他精通九九算法,只要经过他的算法,建筑用工材料就十分精确,相差无毫。当时监督修建嘉峪关的监事不信,就将他找来要他计算嘉峪关的用砖数量。易开占运用九九算法详细计算后告诉监事说:“修建嘉峪关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这位监事对易开占的说法将信将疑,就和他打赌说:“如果多出一块或者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并真的给易开占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让他修建嘉峪关。到了嘉峪关竣工后,监事来检查工程情况,转了一圈发现真的就用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把嘉峪关给建好了。
当他来到西瓮城门楼的时候发现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还剩了一块砖,监事看到后大喜,正想以此来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这时站在一旁的易开占不紧不慢地告诉监事,这块砖是神仙所放的,叫做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一听,也不敢拿此事来验证,毕竟那时候的人还是很迷信的,万一真的把砖拿走城楼塌了,朝廷就要拿监事开刀,所以监事也就不再追究了。
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一直到现在这块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嘉峪关的历史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当时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择了这个咽喉要地建立关隘,关城始建于1372年,整个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由于明代东部吐鲁番部落日益强大,威胁到河西走廊一带,嘉峪关是他们进犯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
所以嘉峪关建成之后便成为明朝西北的边防重地,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