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评价南唐后主李煜:虽是末代君王,但也要辩证地看
创始人
2025-08-17 07:04:14
0

作为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的一生可谓是非常凄凉,关于他的评价古往今来也是众说纷纭,不少人都说李煜除诗词外,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称赞的地方。

这样的评价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他曾评价李煜“多才多艺”,但是无奈“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建国以后,针对毛主席对李煜的评价,许多人纷纷附和,认为李煜在政治方面的确一无是处,难怪南唐灭亡在他手上,而对于这些言论,毛主席却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观点:“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但也要辩证地看。”

关于此处的“辩证地看”,毛主席不仅给出了更加详细的说法,也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给出了答案。

相同的婉约派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被世人称颂数千年的原因,就在于千年来他感动无数人的诗词,而毛主席对李煜的词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而毛主席本人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诗人,他经常在自己的诗作中对李煜的风格加以借鉴和融合。

李煜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他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多是表达离愁别绪和亡国之恨的婉约词作,而毛主席的词作大部分体现出其作为伟人的胸襟和豪放,属于豪放派。但毛主席也效仿过李煜的风格。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李煜同用一个词牌名的《虞美人·枕上》。

其中“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与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境格尤其相似。

毛主席写这篇《虞美人》是在1921年,当时他刚刚和爱人杨开慧结婚,新婚燕尔却无法相聚,必须要奔赴异地从事革命活动。

对妻子杨开慧的深刻思念让毛主席黯然神伤,想起当年郁郁不得志的南唐后主写的《虞美人》,于是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词。

《虞美人》这个词牌名很有来头,它一开始是唐朝的教坊曲,是指代项羽和虞姬感天动地的爱情的,同时也将项羽和虞姬虽然相爱但是因战争失败而无法长相厮守只能共赴黄泉的感情融入其中。

这就给《虞美人》这个词牌名定下了一个悲伤动情的基调,也给后世的创作方向拟好了框架。

所以在毛主席这篇《虞美人·枕上》中,“美人”一方面指代自己新婚燕尔却无法相聚的妻子杨开慧,另一方面指代自己心中的家国情怀和抱负,虽然是婉约词,但是伟人的胸怀还是可见一斑。

而反观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的感情就和毛主席的各有千秋。

当时李煜的南唐已经被宋朝灭国了,宋太祖赵匡胤因为看他老实顺从,所以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软禁在一处豪华的宫殿中,变相的囚禁他。

这种不得自由,寄人篱下的境况让李煜心中涌出无限的哀愁,只能借诗词来抒发情感。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掌权以后,还是和以前一样,囚禁他。

公元978年的一天,以前的南唐旧臣来到李煜的宫殿为他庆生,以前的文武百官如今只剩下这很少的人,李煜一时间百感交集,故国的愁绪又油然而生。

这些让李煜心中的痛苦无以复加,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这首虞美人也成为了李煜在后世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虽然给李煜带来了“千古词人”的赞誉,但也给当时的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赵光义看到了这首词感觉十分愤怒,要知道在历朝历代亡国之君的下场不是尸横遍野就是被逼自尽,自己把李煜好吃好喝的供着,他居然还敢追思故国,写词抒发?

于是赵光义一怒之下将李煜赐死,李煜也终于不用再屈辱地活着了。

毛主席《虞美人》中的“美人”指妻子杨开慧,李煜的“美人”是“故国”。

在这一点上,两首词的情感十分接近,都是身处异地对家中的思念。

而在更深一层的情感上,两首词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两首词的作者都是国家的一把手,毛主席的这首情感更侧重对于国家美好前景的期望和自己的胸襟抱负;而李煜的这一首更多地体现了亡国之恨。

所以虽然《虞美人·枕上》是毛主席效仿李煜的婉约派词作,却依然表达了他豪放派词人的情怀。

而每每谈到这些“诗人皇帝时”,毛主席在感慨过后,总是要提一个词:“老粗”,毛主席表示,像李煜这样善于写婉约派多愁善感情绪的古人还有很多,但是他们大多无法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像朱元璋、刘邦这样基本不识字的“老粗”往往最后成了大事。

不同的豪放派

李煜另一首被传颂千年的作品,就是《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其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令无数人感动落泪。

这首词写于南唐刚刚亡国,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转折时候,那时候的李煜终日被亡国的屈辱笼罩着,于是开始产生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朦胧感。

淅淅沥沥的春雨,早春的乍暖还寒,潺潺的流水和飘零的落花,本该是充满温柔和希望的景象,在李煜的笔下变得如泣如诉,就像是再也回不来的故国。

词中的“客”字用得十分传神,一开始指“楚客”,因为当年屈原漂泊楚地孤苦伶仃所以有了这么一个说法,后来可以直接代指“过客”。

这首词寥寥数语,就将一个亡国之君心中的离愁别绪写得淋漓尽致。

而毛主席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孑然长叹,为李煜这样的文采和他所生的时代和身份感到无比的惋惜,于是打算也要写一首《浪淘沙》,但是要用这个词牌写出豪放派的恢弘和豪迈。

1954年春天,毛主席在北戴河望着滚滚的波涛,心中激荡的豪迈气势让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浪淘沙·北戴河》。

其中结尾两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抒发了为人心中的豪放之气。

同为《浪淘沙》,毛主席的这首一扫多愁善感的靡靡之音,一句“往事越千年”就将一个磅礴大气的伟人形象跃然纸上。

当时正是建国后不久,新中国的一切都在欣欣向荣地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着,而毛主席看着波澜壮阔的北戴河,一时间想起了曾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魏武帝曹操,慨叹千年时光一晃而过,波涛还是那样汹涌,站在这里的人却变了。

毛主席此刻会想起曹操而不是李煜,是有原因的。

都说“文章憎命达”,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词人,他们的优秀作品大多是在命途不顺的时候写就的,所以一个人政治方面和文学方面很难都有所成就,我们所说的李煜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我们所熟知的有两个特例,就是毛主席和曹操。

所以毛主席站在北戴河的岸边,会以曹操自比就顺理成章了。

写完这首《浪淘沙·北戴河》之后,毛主席跟随行的工作人员聊起了自己用浪淘沙这个词牌的原因,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浪淘沙。

毛主席先说李煜的浪淘沙,不论是语言、写法还是意境都是上上之作,但是风格实在是过于多愁善感。

于是自己特意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一首奔放豪迈的《浪淘沙》,也算是对古代文学形式的一种革新和改良。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在胸怀家国天下的同时饱读诗书,对于文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见地。

政治才能与赤子之心

所以,李煜的词作,一方面是文采、感情和写法的上上之作,另一方面,在风格上又不免过于多愁善感,这样看待是为“辩证”。

但是毛主席所说的“辩证地看”,不仅仅是对李煜词作的文学价值辩证地看待,对于李煜身为一个皇帝的政治作为以及李煜这个人身上的特质,更要辩证地看。

那具体应该怎么辩证地看呢?

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李煜在政治方面,真的如同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吗?

宋朝诗人陆游曾经这样评价李煜:“后主天资纯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

而毛主席对于李煜政治方面的评价,也切实做到了“辩证地看”。

在许多人在毛主席面前将李煜的政治成就批判的一无是处的时候,毛主席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李煜的南唐被宋朝覆灭以后,赵光义也觉得这亡国之君李煜实在是无能,于是问起以前的南唐大臣潘慎修,这李煜真的那么无能和不堪吗?

潘慎修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赵光义,如果李煜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能之辈,这风雨飘摇的南唐还能坚持十五年吗?

赵光义听完潘慎修的回答觉得十分有理,在心中对李煜也重新评判了一番。

毛主席讲完这个故事,对故事中潘慎修的说法表示了认可,他告诉在座的众人,李煜接过南唐的时候,朝廷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而南唐在李煜手上又支撑了十五年之久,所以李煜就算不是一个明君,也至少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说到最后,毛主席对李煜的政治才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说得过去”。

而李煜“说得过去”的政治才能折射出的,是李煜身上的特质:一颗赤子之心。

从小在宫廷中长大的李煜,没有毛主席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更没有毛主席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他只能看得到深爱的眼前人,这大大局限了他的政治眼光,却给了他无与伦比的赤子之心。

作为一个皇帝,李煜对自己的第一个爱妃大周后一往情深,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大周后一起改编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霓裳羽衣曲》。

大周后病死后,李煜在大周后的葬礼上悲恸到形销骨立、衰弱难支,拄着拐杖有人搀扶才能行走,他还为大周后写下了泣血哀戚的长篇诔文《衣昭惠周后诔》,署名“鳏夫煜”。

这份对爱人的深情,就是他赤子之心的体现。

结语

对于李煜,毛主席的评价客观全面,他既遗憾于李煜疏于政治最终亡国,又钦佩于李煜风华绝代的作品。

所以毛主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写得一手好词,在政治上更是大有作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乌军在恐慌中逃跑了,俄军一枚导... 俄乌战争局势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在俄罗斯媒体《沙皇堡》在2025年8月12日的报道,针对最近的攻势中...
古人怎样确定冬至?测算影长误差...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是我国农历的第22个节气。从汉代开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过冬至的习俗...
五成受访者认为下周A股站稳37... 人民财讯8月17日电,8月16日,数据宝推出了一份《下周3700点“攻防战”,怎么看?》的小调查。对...
原创 晚... 当我们回顾晚清时期的落后与屈辱,不禁要问,这一切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历史的偶然,还是有着更为深远的背...
原创 日...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1年,日本的铁蹄...
第三次西征的统帅为什么是旭烈兀... 1252年,受蒙哥汗(出生年月: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在位年月:1251年7月...
原创 朱... 在繁华冗杂的明朝初年,万紫千红的朝堂上,云集了无数英雄豪杰,其中,郭德成这个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原创 杨... 一、独得恩宠却无子的谜团 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是到了极致...
原创 谁... 明朝有多位皇后命运悲惨,很难绝对地评判谁是最惨的皇后,以下几位皇后的经历都令人唏嘘: 杭皇后 杭皇后...
原创 “... 名将冯玉祥以爱树著称,在军中颁布了严格的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在北京率领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