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
为了纪念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历史,歌剧《长征》在北京上演。
演出过程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员将毛主席的神态和语气以及他极具战略眼光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非常成功,表演结束后,台下的观众纷纷忍不住站起来高声呐喊道:
“毛主席万岁!”
但是毛主席看到后却表示:
“不要再演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长征》是我国著名女编剧李伯钊的作品。
她出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上学读书的时候,她接触到了革命先进思想,于是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后来李伯钊前往苏联留学,也正是在这里,李伯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成为了一名艺术工作者。
留学结束回国后,李伯钊和杨尚昆结为夫妻。
在长征开始后,李伯钊当仁不让,她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完全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女同志之一。
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长征,李伯钊见识到了太多长征路上的苦难,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长征路上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有机会的话要展现给世人,让每个人都了解到,革命事业的成功是无数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李伯钊成为人民艺术剧院的领导,开始编排歌剧,她立马开始着手了《长征》舞台剧的编排工作。
但是对于谁来出演毛主席这个关键角色,李伯钊却十分发愁。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看到一位青年演员从她身边走过,这不禁让她眼前一亮。
这个年轻演员叫于是之,当时他才20岁,李伯钊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他和毛主席之间十分相像。
不仅是她这么觉得,剧组中的其他人员看到于是之后也纷纷表示,他确实和毛主席非常神似。
最后在大家的商量下李伯钊决定,让于是之来出演毛主席这个重要角色。
得知自己要出演的角色是毛主席后,于是之心理压力十分巨大。
他知道,要想演好这个角色,只是长得像肯定不行。
当时于是之从各个方面开始模仿毛主席,为了语气上更像他就特意找来老家是湖南湘潭的同事,一遍遍的学习;为了神态上更像,他就一遍遍看着毛主席说话、做事时候的表情。
最终在他的认真观察和模仿下,《长征》舞台剧演出非常成功。
当时毛主席因为在接待外宾没法前来观看,但是毛主席身边的老战友周恩来总理等人看到于是之饰演的毛主席后纷纷表示:
“演的太像了。”
毛主席后来在杨尚昆的陪同下看了第二次演出,看完后毛主席表示:
“《长征》演得非常好,就是希望以后不要再演了,不要突出我,希望多演演其他同志。”
毛主席早在那是就呼吁大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戒骄戒躁的作风,不要搞个人崇拜主义,可以说十分的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