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将军许世友找耿飚比武,被耿飚一口回绝:不用比,你打不过我
创始人
2025-08-16 17:04:52
0

将军许世友找耿飚比武,被耿飚一口回绝:不用比,你打不过我

1973年的一天,广州军区司令部内传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许世友将军向耿飚将军下了比武战书。这则消息很快在军区内部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许世友以武功了得闻名,曾在少林寺苦练八载,是开国将领中的"武林高手"。而耿飚将军作为"双钩大侠"之子,从小习武,也是一位武艺超群之人。两位将军的武艺究竟孰强孰弱?然而,当许世友的比武请求传到耿飚耳中时,耿飚却出人意料地说:"不用比,他打不过我。"这简短的回答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两位开国将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一、许世友的武学之路

1905年,许世友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生计顿时陷入困境。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别山区匪患频繁,许世友的村子常常遭到土匪骚扰。为了自保,村里的年轻人纷纷习武。

1913年,一位姓张的武术师傅来到许家洼村,在村里开馆授徒。八岁的许世友为了能够学到武艺,主动给这位张师傅当杂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张师傅打扫院子、烧水、准备早饭。闲暇时,许世友就站在练武场边上,认真观察师傅教授其他学徒的每一个动作。

张师傅注意到这个小杂役对武术的痴迷。有一天,他正在教授弟子们练习"铁砂掌",发现许世友在一旁模仿得惟妙惟肖。张师傅当即让许世友演示一遍,没想到这个小童竟然将要领都掌握得准确无误。从那天起,张师傅便开始正式收许世友为徒。

1915年,张师傅觉得许世友天赋异禀,便引荐他到嵩山少林寺继续深造。在少林寺的八年时光里,许世友过着极其严苛的习武生活。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先是两个时辰的基本功训练,然后是各项武术套路的练习。

少林寺的武僧们看重这个勤奋好学的少年,特意为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头三年专修"吊臂功",这是少林武功的基础。为了练好这门功夫,许世友每天晚上都要将双臂吊在横梁上睡觉。开始时,他的手臂又肿又痛,但从不喊苦叫累。

接下来的三年,许世友专攻"睡桩功"。这种功夫要求习武者站在木桩上打坐或睡觉,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数不清的夜晚,许世友从桩上摔下来,浑身青紫,但第二天依然坚持练习。

在最后的两年里,许世友开始学习少林寺的精深武学。他每天都要练习"一指禅",将手指反复插入装满铁砂的布袋中。渐渐地,他的手指变得坚硬如铁,能够一指点穿厚实的木板。这项绝技后来在战场上帮他化解过不少危机。

1922年冬天,少林寺方丈为许世友举行了出师仪式。这时的许世友,已经掌握了少林寺的诸多绝学,包括大刀、长棍、拳法等十八般武艺。他能够一脚踢断碗口粗的杉树,能够在围墙上来去自如,更能在空中连续翻转三周而不失平衡。少林寺的武僧们都说,许世友是近年来最出色的俗家弟子之一。

二、战场上的武艺展现

1931年的黄安城战役,是许世友武艺首次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重要战例。当时,许世友任红四军第12师34团团长,面对敌军两个团的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装备,他带领仅有一个团的队伍发起进攻。

战斗中,许世友发现敌军火力点设在城墙制高点上,我军难以突破。他当即带领一支精干队伍,利用夜色掩护,凭借少林寺练就的轻功,带领突击队攀上城墙。许世友手持大刀,一马当先,连续突破敌军三道防线,为主力部队打开了突破口。这一战,许世友所部共歼敌两百余人,缴获大批军械物资。

1932年春,在鄂豫皖苏区的一次遭遇战中,许世友再次展现了过人的武艺。当时,他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在行军途中遭遇敌军一个营的伏击。在弹药即将耗尽的危急时刻,许世友带领十几名战士,手持大刀冲入敌阵。他使出少林寺绝学"三步劈",大刀挥舞如风,连续击退多名敌军,为部队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1934年,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许世友担任红五军团某部主官。在过湘江时,敌军在江面布下了严密封锁线。许世友带领一支敢死队,趁着夜色渡江,他凭借深厚的内功,在水中潜伏近半小时,成功摸清了敌军部署。随后,他带领突击队凿沉敌军两艘炮艇,为大部队过江开辟了通道。

在延安时期,许世友负责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他将少林武术中的实用技法融入到部队训练中,创造了独特的近身格斗术。他要求每名战士都要学会使用大刀,并亲自示范教学。在他的培训下,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多次在演习中获得好评。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许世友时任山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司令员。在攻打346高地时,他带领突击队攀爬陡峭山崖。凭借多年练就的轻身功夫,他率先登上绝壁,为后续部队架设了攀登绳索。这一战,他指挥部队全歼守军,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许世友的武艺已经成为部队中的一段传奇。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他亲自带队侦察敌情,能够在江中潜泳两个小时不露踪迹。在攻克南京后,他还在部队中设立了武术训练班,将自己的武艺经验传授给更多官兵。

这些战例充分展现了许世友将少林武艺实战化的独特能力。他不仅能够在危急关头以武艺破敌,更善于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战争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战方式。从黄安城到南京城,许世友的大刀和武艺始终是敌人闻风丧胆的威慑力量。

三、两位将军的秘密交手

1962年春,在北京西郊的一处军事基地,许世友和耿飚首次有了近距离的武艺交锋。当时两人都在参加一场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会议间隙,许世友提议与耿飚切磋几招。在场的几位将领立即腾出场地,形成一个临时的较量空间。

这次切磋开始时,许世友使出了少林寺的"燕子穿云",轻身掠起,朝耿飚扑去。但耿飚不慌不忙,使出了家传的"游龙闪身术",轻松避开。接下来的十几个回合,两人你来我往,招式精妙。最后,耿飚以一记"铁砂掌"化解了许世友的"千斤坠",两人不分胜负。

1965年夏天,在一次军区联合演习中,两位将军又一次相遇。这次是在野外训练场,耿飚正在指导特种部队的格斗训练。许世友提出要现场示范近身格斗技巧。两人在训练场上展开了第二次交手。这一次,许世友使出了改良版的少林拳法,而耿飚则展示了独特的"双钩"技艺。这场切磋持续了半个小时,最终以平局收场。

1966年,在延安革命旧址参观时,两位将军在杨家岭的一处院落偶遇。当时正值傍晚,院中只有几盏昏暗的灯光。许世友突然提议在这历史性的地方再次切磋。这次交手与前两次不同,两人都没有使用复杂的招式,而是以最基本的拳脚功夫较量。十几个回合下来,耿飚的"铁线拳"与许世友的"罗汉拳"相互抵消,再次不分高下。

1968年初,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见两位将军,谈及他们的武艺。毛主席说,耿飚的武功来自父亲的真传,讲究以柔克刚;许世友的少林功夫则是刚猛有力。两种风格各有特色,都是革命战争年代练就的真本事。

这些秘密交手的经历,在军中一直流传着。有人说许世友的少林武功更胜一筹,也有人说耿飚的家传武艺更为精妙。但事实上,每次交手都是不分胜负。两位将军的武艺水平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只是风格不同。许世友以刚猛著称,招式大开大合;耿飚则以灵巧见长,讲究四两拨千斤。

在这些切磋交手中,两位将军始终保持着严格的武德。每次较量都点到为止,既展示了高超的武艺,又体现了革命将领的崇高品格。他们的交手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而是通过切磋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这些秘密交手的经历,也成为了军中武术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四、耿飚的武术渊源

耿飚的武术渊源可追溯到其父亲耿继贤。耿继贤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双钩大侠",在河北一带享有盛名。1908年,年仅六岁的耿飚便开始跟随父亲习武。每天清晨,耿继贤都会带着儿子到后院练功,从最基本的马步、桩功开始训练。

耿继贤创造的"双钩"武术独树一帜。这门功夫使用两把特制的铁钩,钩长约二尺,重达十余斤。练习时需要长期进行臂力训练,才能灵活运用。为了让年幼的耿飚打好基础,耿继贤特意打造了一副轻便的铁钩。每天傍晚,耿飚都要在院中舞动铁钩千余次,直到双臂酸麻才能休息。

1915年,耿继贤将家传的"游龙功"传授给耿飚。这是一门讲究身法的绝技,要求习练者能够在瞬间改变方向,动作要如游龙般流畅。为了练习这门功夫,耿飚每天都要在院中摆满瓷器,闭着眼睛练习闪转腾挪,稍有不慎就会打碎瓷器。经过三年苦练,耿飚终于掌握了这门绝技。

1918年,耿继贤将家传的"铁线拳"传给耿飚。这门拳法外柔内刚,讲究以柔克刚。修炼时需要用特制的麻绳缠绕双臂,在出拳时保持绳子笔直如铁线。耿飚每天都要练习数百次,直到双臂的肌肉能够完全控制麻绳的松紧。这门功夫后来成为耿飚应对强敌的重要武器。

1920年,耿继贤将毕生绝学"铁砂掌"传授给耿飚。这门功夫需要长期用手掌拍打装满铁砂的布袋,直到手掌能够承受巨大冲击。耿飚每天都要进行两个时辰的掌法训练,即使手掌血肿也坚持不辍。经过五年的苦练,他的铁砂掌终于练成,能够一掌劈断两寸厚的木板。

1925年,耿继贤去世前将家传的武术秘籍全部交给耿飚。这些秘籍记载了许多独特的武功心法,包括"点穴术"、"化气功"等绝学。耿飚花了三年时间钻研这些秘籍,将家传武术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他还创造了新的招式,使家传武术更加完善。

耿飚的武术不同于许世友的少林功夫,更注重内功修炼和技巧运用。他的"双钩"绝技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又有所创新;他的"游龙功"轻灵飘逸,能在战场上闪转腾挪;他的"铁线拳"和"铁砂掌"刚柔并济,是应对强敌的有力武器。这些武术绝技,都成为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技能。

五、晚年对武术的传承

1970年代初,许世友和耿飚开始着手整理各自的武术体系。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成立了武术训练班,专门培养部队武术教官。他将少林功夫中的实用技法提炼出来,编写了《军事格斗技术手册》,在部队中广泛推广。

1972年春,耿飚在北京郊区建立了一处武术训练基地。他将家传的"双钩"和"游龙功"改良,使其更适合现代军事训练。每周,他都会亲自到训练基地指导特种部队的格斗技能。在他的培训下,许多特种部队队员掌握了独特的近身格斗技巧。

1975年,许世友在江苏徐州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武术表演。来自各军区的武术教官齐聚一堂,展示各自的绝技。许世友现场示范了改良版的少林拳法,引起轰动。这次表演后,他的武术理念在全军推广,影响深远。

1976年底,耿飚将家传的"铁砂掌"和"铁线拳"技法整理成册,编写了《实战格斗精要》。这本手册详细记录了这两门功夫的修炼方法和实战应用,成为特种部队的重要训练教材。

1978年,两位将军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武术交流会。他们邀请了军内外的武术专家,共同探讨传统武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会上,许世友展示了少林武术中的擒拿技法,耿飚则演示了独特的点穴绝技。这次交流会为军队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0年,许世友在南京军区开设了武术研究所。他将毕生所学的武术经验系统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这个研究所不仅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还推动了军事格斗技术的革新。

1982年,耿飚在北京设立了特种作战技能培训中心。他将家传武术与现代军事需求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实用的格斗技法。这些技法被广泛应用于特种部队的训练中,提高了部队的实战能力。

1984年,两位将军最后一次联合举办武术展示会。在这次展示会上,他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的绝技,还将毕生积累的武术经验和心得与年轻一代分享。这次展示会成为了他们武术生涯的完美收官。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位将军都在为武术的传承努力。许世友将少林武术的精髓融入军事训练,创造了独特的实战体系。耿飚则将家传武术改良创新,使其适应现代军事需求。他们的武术理念和实战经验,成为了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德国档案中有关义和团的新鲜史料   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渗透,德国亦不甘落后,加快了在山东等地的侵略步伐。特别是由于义和团...
原创 1... 康熙的婚礼,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盛大且标准最高的婚礼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座钱窖揭开江西一段辉煌史 收听音频 在江西余江县,一口水井的挖掘,意外揭开了一段尘封近千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余江县卫生...
原创 清... 公元1599年,位于蒙古草原的科尔沁郡王孔果尔留下了一个女儿,她的姓氏为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名字并不是...
原创 为... 诸葛亮与张郃之间的战斗无疑是三国历史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篇章,而其中最令人铭记的瞬间,就是张郃被乱箭射...
原创 李... 朝代的更替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而在这些更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毕竟在动荡的时代,总会涌...
原创 为... 丘吉尔,作为二战中著名的同盟国“三巨头”之一,虽深受世人敬重,但却没能坚持到二战的最终胜利时刻。以波...
原创 顺... 顺治皇帝(1638-1661)极为宠爱董鄂妃,然而董鄂妃的早逝深深打击了顺治的心情。受佛教的影响,顺...
原创 2... 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这句话出自秦始皇在赵姬被囚禁于雍城之后对手下所说的命令。赵姬曾与嫪毐私通,...
原创 “... 在中国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聚焦于其中之一的李牧。历史上曾流传着一句话:“李牧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