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一度建立了大顺政权,威震天下。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让他成为了明朝末期最强大的对手。
然而,他的兴亡之路,也充满了坎坷和悲剧。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他三次攻打开封的失败。
正文
开封,又名汴梁,是宋朝的故都,明朝时期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八省的通衢,人口众多,商贸繁荣,城池坚固,有“势若两京”的美誉。
李自成之所以想要攻下开封,一方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是为了打击明朝的威望,挑战明朝的统治。
李自成第一次攻打开封
当时,他刚刚攻克了洛阳,杀死了明朝的福王朱常洵,声威大振。
他趁着明军惊慌失措的时机,长途奔袭,直指开封。他希望能够一举拿下这座重要的城市,给明朝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他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实现。
开封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他们在受封于开封的周王朱恭枵的指挥下,奋力抵抗,不让农民军有任何机会。
李自成的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却无法攻破坚固的城墙。在一次激烈的交火中,李自成还被箭射伤了左眼,差点失去了视力。
经过了十九天的围攻,李自成无功而返,只得撤兵。
李自成第二次攻打开封
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的兵力,准备用人海战术,将开封城淹没。
他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对开封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们掘开地道,填充炸药,试图炸开城墙。
他们也用火箭、火炮、火枪等各种武器,对城墙进行了猛烈的轰击。
他们甚至还用了一种特殊的武器,叫做“火牛”。这是一种用牛皮做成的假牛,里面装满了火药和铁钉,用绳子拴住,然后点燃,放到城下,让它冲向城墙,爆炸。
这种武器,威力很大,能够造成很大的破坏。
然而,开封城的守军,依然没有被吓倒。
他们在城墙上,用弓箭、火枪、火炮等武器,进行了顽强的还击。他们还用油、水、石头等物品,对农民军进行了猛烈的抛掷。
在这样的攻防战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城下的血水横流,尸体堆积如山。
农民军的地道被发现,炸药被引爆,反而炸伤了自己的人。
开封城的城墙也被轰出了不少的缺口,但是却没有被完全破坏。
农民军无法攻入城内,开封城的守军也无法驱逐敌军。
这样的僵持,持续了二十四天,直到次年的正月十五日,李自成才不得不再次撤退。
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
这一次,他不再采取直接攻城的策略,而是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
他和他的部将罗汝才,攻占了开封周围的州县,切断了开封的粮草和援兵,只留下开封一座孤城,让它自生自灭。
他的军队,围绕着开封城,不断地骚扰和消耗,等待着开封城的投降。
然而,开封城的守军,依然没有放弃。
他们在周王朱恭枵的带领下,坚守着城池,不屈不挠。
他们利用城内的粮食和水源,勉强维持着生活。
他们还利用城内的商人和富豪,募集了大量的金银和物资,用来激励士气和奖励功勋。
他们还利用城内的工匠和技术,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和器械,用来增强防御和反击。
他们甚至还利用城内的黄河水,筑起了一道水濠,用来阻挡敌军的进攻。
明朝的朝廷,也没有忘记了开封城的困境。他们先后派出了多支援军,试图解救开封城。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左良玉的军队。
左良玉,是明朝末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他曾经率领着自己的军队,抗击过清军和农民军,屡立战功,声名远播。他的军队,也是明朝末期最精锐的军队之一,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
左良玉的军队,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六月,从南京出发,向开封进发。
他的军队,一路上,与农民军发生了多次激战,屡次取胜,杀伤了不少的敌人。他的军队,到了七月,已经到达了开封附近的地方,距离开封城只有几十里的距离。
他的军队,准备了一场决战,试图突破农民军的包围,与开封城的守军会合,共同击溃农民军。
然而,他的计划,却遭到了意外的变故。就在他的军队,准备发起最后的冲锋的时候,突然从后方传来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震惊了所有的人。
原来,开封城的城墙,被农民军的火牛炸开了一个大洞,农民军趁机冲入了城内,与开封城的守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开封城的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是却无法阻止农民军的疯狂。农民军,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无恶不作,将开封城变成了一片地狱。
开封城的百姓,也遭到了农民军的无情屠杀,死伤无数,惨不忍睹。
左良玉的军队,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陷入了混乱和恐慌。
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失去了后退的勇气。他们被农民军包围,被农民军攻击,被农民军消灭。
左良玉,也在这场战斗中,被农民军的一颗流弹击中,身受重伤,不治而亡。他的军队,也随之覆灭,没有一个活口。
李自成,终于攻下了开封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在开封城,建立了他的大顺政权的首都,自称皇帝,改元永昌。
他在开封城,享受着他的胜利,享受着他的荣耀,享受着他的权力。
他在开封城,忘记了他的初衷,忘记了他的同伴,忘记了他的敌人。他在开封城,沉迷于酒色,沉迷于奢侈,沉迷于自满。
他在开封城,走向了他的末路,走向了他的灭亡。
这就是李自成攻打开封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惊心动魄,血腥残酷,悲壮悲哀的故事。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