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徐庶进曹营后有两次比较重要的行为:
- 劝刘备放弃樊城:
- 观点一:为刘备着想:从表面上看,徐庶告知刘备曹操兵分八路来袭,樊城恐不可守,劝其速作打算,似乎是在为刘备考虑。毕竟当时曹操兵力强大,刘备实力弱小,徐庶可能觉得让刘备提前撤离可以保存实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可能认为只要刘备能活下来,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 观点二:客观上害了刘备:但从结果来看,刘备听从徐庶的建议放弃樊城后,带着十余万百姓逃走,速度缓慢,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导致刘备军队大败,差点丢了老婆孩子,损失惨重。所以也有人认为徐庶的这一行为实际上是曹操的 “帮凶”,也许曹操就是想借徐庶之口让刘备放弃易守难攻的樊城,从而在野战中击败刘备,而徐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曹操利用了。
- 自告奋勇带兵前往西凉:这是在庞统给曹操献了连环计之后:
- 观点一:为了保命:徐庶早已看穿庞统的连环计,知道曹操必败,但他本人不想给曹操陪葬。于是他散播西凉马腾、韩遂造反的传言,然后自告奋勇带兵前往西凉,借此机会离开赤壁这个是非之地,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
- 观点二:为曹操解决后顾之忧: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徐庶提出去西凉,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曹操解决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如果西凉真的造反,曹操后方不稳,在赤壁之战时就会更加被动。所以徐庶的这一行为在曹操看来是在为他排忧解难,曹操看到徐庶 “主动工作” 还很高兴,从这个角度来说,徐庶的行为是在帮曹操。
不过,以上分析都是基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创作内容。在历史上,徐庶到曹操阵营后的具体表现记载并不详细。所以对于徐庶在曹营的这些行为的真正目的,更多的是后人的推测和解读,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来说,徐庶进曹营后的行为与他 “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形象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也使得他的行为动机变得更加复杂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