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了刘封?以及刘封要怎么做才能自保呢?
其一,刘封听信了孟达的建议,放弃援助正在困境中的关羽,关羽在樊城被围困,并遭遇不幸,这对蜀汉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当然了,这个责任不能完全算在刘封一个人头上,不能说他有完全责任吧,只能说也有一定的过失。
其二,孟达叛逃引发的连锁影响,孟达原本是蜀汉的一员老将,担任上庸太守,地位不低。可是他跟刘封的关系并不好,矛盾也逐渐加剧,孟达一气之下叛逃投靠了曹魏。
刘备在世时看重的就是保持蜀汉的稳定,可孟达的叛逃直接动摇了边疆的安全。刘备一向不容忍任何对稳定局势的破坏,孟达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个别叛将”的范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刘封作为这一系列事件的关键人物,也就成了背锅的那个人了。
其三,刘备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这时候他担心的就是刘禅的地位不稳,毕竟刘禅性格柔弱,缺乏足够的威信和能力来掌控整个蜀汉的局面。而刘备心里忌惮的,正是刘封那种“不听号令、摆不正位置”的心态。刘封在关羽遇难时没有及时救援,还曾经在孟达那件事上做出一些强硬、甚至欺凌部下的行为,刘备很清楚,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士气,还可能给自己的继承人刘禅带来更大的威胁。
刘备让他统领东三郡、封副军将军,其实有很深的用意。刘备自己没有像样的宗亲,心里想着,刘封可以作为刘禅的一个“屏障”,既能帮忙稳住蜀汉的军事力量,又能防止有朝一日有人对刘禅的地位产生威胁。刘备其实是在暗中培养刘封,想让他像曹魏的曹真那样,成为一位既能捍卫皇权,又能在关键时刻守住家族的中坚力量。
说实话,刘封让刘备失望了。在关键时刻,他没能做出一个宗亲应该有的样子。作为宗亲,能力不够,没关系,却不能不听号令,不能轻视别人的权威,更不能有一丝不甘心当“辅佐”的想法。要有谦逊的态度,懂得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刘封如果太过骄傲,认为自己是宗亲、身份高,就容易犯错。就算他心里没有反叛之意,也很容易被心怀叵测的人拿来做文章,给刘禅带来麻烦。
其实,刘封的身份挺尴尬的。他是刘备的义子,在那个时代,义子也是儿子,照理说也是有继承权的。历史上,也不乏有义子继承大统的例子。问题是刘备毕竟还有亲儿子,还不止有一个亲儿子,他有好几个,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只是有点顾虑。
而引起刘备君臣忌惮的,还是刘封的性格,经常做事不计后果,他常常凌辱同僚,搞得大家都很反感。尤其是他在对待下属和同僚时,态度非常强硬,这让很多人都不敢接近他,口碑自然也不好。
如果说前面二个还可以容忍,但只要刘备一去世,刘封的野心和暴戾性格肯定会成为蜀汉的祸端。这种情况,刘备早晚得考虑清楚——一个性格这么不稳、随时可能爆炸的人留在蜀国,怎么能让国家安稳?只能除掉。
至于刘封如何自保,出兵帮关羽无疑是比较好的,无非有三种结果。
一,关羽没救出来,自己反倒搭进去了。大家也许会为他感到惋惜。要是他能做点更壮烈的事,比如拼个命救关羽,至少能给自己留个壮烈的身影。陪祭关庙也不是没有可能。比起历史上那些直接被骂得体无完肤、被斩首的结局好的多。
二,要是关羽真救回来了,以关羽的为人,他嘴上可能不怎么说,但心里肯定会感激刘封。毕竟,他那么重情重义,张飞也会在各种场合力挺刘封。张飞那脾气,兄弟之间的情义放在心中,刘封救了关羽,肯定会让他心生敬意,觉得刘封有胆有义。
刘备那边,肯定也会很欣慰吧。刘备本来就是个讲义气的人,只要刘封以后别再犯什么傻事,基本上富贵一生就差不多定了。
三,要是关羽没救回来,蜀汉这边估计也不会对刘封有什么过多责怪。
#历史#
?
#历史人物#
?
#历史故事#
?
#刘备#
?
#三国#
?
#刘封#
?
#刘备为什么要杀义子刘封呢#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