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公元249年正月的“高平陵事变”中取得了胜利,巧妙地安排事变让他的儿子司马师成为接班人。司马懿在事变成功后对司马师赞叹不已,巧妙地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由于曹操曾梦到“三马”同槽,猜测是指姓马的会吃了槽(曹),曹操对司马懿心存疑虑,但也不得不利用他的才智。在接下来的时期,司马懿辅佐了曹操、曹丕和曹叡,成为曹魏朝廷的中流砥柱。
随着时间推移,曹叡临终前将辅政之责交给了司马懿和曹爽。然而,曹爽上台后排挤司马懿,使其失去实权。司马懿巧妙地借病辞职,等待时机凝聚反击的力量。他通过策略,成功地使曹爽放松对他的警惕,为日后的政变埋下伏笔。
司马懿有着复杂的家庭关系,拥有九个儿子,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由正室所生。在高平陵事变中,司马师的表现非常出色,成为政变的关键人物。这一政变不仅巩固了司马师的地位,也为司马氏家族逐步掌握曹魏朝政奠定了基础。然而,反对司马氏的势力仍然存在,需要兄弟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外部压力。
在高平陵事变后,司马师获得了重要的封赏,并成为抚军大将军。然而,他在政变中表现出色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临危决断和智谋。曹芳即位后,曹爽排挤司马师,但司马师机敏地准备反击,最终在反对势力中取得胜利。司马师逝世时,曹魏朝廷的政局得以稳定。
继承父亲遗志的司马昭,兄弟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良好。他在平定诸葛恪的战役中失职,被司马师依法处罚。兄弟之间的默契使得曹魏朝廷能够在反叛和政变中稳定统治。在司马懿去世后,曹芳企图废黜司马师,但未能成功。最终,司马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为曹魏朝廷的继续统治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兄弟通过高平陵事变成功地夺取曹魏朝廷的控制权,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智慧。兄弟之间的默契和团结为曹魏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然而,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反对。这段历史展示了权谋斗争的复杂性,以及家族之间的权力争夺。在历经风雨后,司马氏家族成功地稳定了曹魏朝廷,为后来的政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