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予军衔。令人意外的是,曾经的八路军师长们,大多摇身一变成了元帅。而那些旅长,有的成了大将,有的只是上将,甚至有人连军衔都没捞着。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从群众的角度来看,这事儿就像是一场荒诞剧。
想想看,昨天还是师长旅长,今天就成了元帅大将,这跨度也太大了吧?要是搁现在,那不得闹翻天啊!
其实啊,这事儿得从头说起。1937年,日本鬼子打上门来,国共两党握手言和,一致对外。红军改编成了八路军,原来的大将们摇身一变成了师长、旅长。
当时的老百姓肯定也是一头雾水这是升官还是降级啊?
说是升吧,听着像是小官;说是降吧,这些人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啊!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八路军有三个主力师120师、129师和115师。这三个师可不是一般的师,那可是从红军三大主力方面军缩编而来的。
说白了,就是把大象塞进了冰箱,虽然看着小了,但本事一点没减。
120师的师长是贺老总,副师长是萧克。贺老总可是响当当的人物,领导过南昌起义,是咱人民军队的开山鼻祖之一。129师的师长是刘,副师长是徐。115师的师长是林。这几位可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打起仗来一个顶俩。
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后来的际遇可就大不相同了。
贺老总因为威望高,建国后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元帅。刘和林在解放战争中一鸣惊人,分别成为第二、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也是板上钉钉的元帅人选。徐在山西一战成名,全歼阎锡山部队,同样获得了元帅军衔。
但萧克就没那么走运了,虽说是副师长出身,最后也只混了个上将。这让人不禁感叹同样是师长,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再说说那些旅长们。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129师386旅旅长陈赓,115师344旅正副旅长徐海东和黄克诚,这些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命运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孩,总爱开玩笑。
有的旅长后来平步青云,有的却好像踩到了香蕉皮,一滑到底。
比如张宗逊,虽说是伟人的爱将,但在解放战争初期表现平平,被调去给彭总当副手。最后只混了个上将,离大将差了一步。
再看陈赓,这位可是真材实料的军事天才,不管是打日本人还是国民党,都是一把好手。最后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大将。
还有个有意思的例子是陈光。
这位爷打仗是一把好手,在平型关战役后还代理过115师师长。但可惜英年早逝,连军衔都没来得及授予,着实让人唏嘘。
徐海东和黄克诚这对搭档更是有意思。
徐海东虽然在解放战争中没指挥过仗,但因为贡献突出,还是混了个大将。黄克诚更厉害,作为唯一一个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副旅长,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些将领们打仗都这么厉害,为啥有人当了元帅,有人只是上将呢?
这里头学问可大了。首先得看战功。
那些后来当上元帅的,大多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次是全面能力,光会打仗还不够,还得有政治头脑,懂得带兵育人。再者就是机遇了,有些人可能就是运气差点,没赶上好时候。
说到底,从八路军的师长、旅长到开国将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用热血和汗水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元帅还是上将,都值得我们尊敬。
八路军的这些将领们,从抗日战争一直打到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中有人成为了开国元帅,有人成为了大将上将,还有人英年早逝。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是一致的。
有人说,这些将领的经历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有人一路高歌猛进,有人则在某个阶段遇到了瓶颈。这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革命队伍中,也并非人人都能平步青云。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机遇和全面表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