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底是菜鸡互啄还是猛将扎堆?单看这一点就够了!有人说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真的是猛将扎堆,也有人反驳道三国时期只是菜鸡互啄,被吹得太夸张了而已。反驳的人认为,比如曹操打了一辈子胜仗,以绝对优势兵力的水仗赤壁之战都打不好,竟然还配称得上乱世奸雄;比如刘备一生征战无数,晚年输给了一个书生陆逊,而且是夷陵大败赔得底裤都没了;比如孙权打了无数次合肥,硬是打不下来,步兵骑兵如此拉跨。但看三国的三个主公,上限虽然也高,但是下限也真的低啊,不像其他历史时期,单靠一个主公就足够横扫大半个中国。
抛开主公,若单论三国这些猛将名帅的下限,也确实是没下限,武圣关羽被吹了一辈子,兵败麦城惨得咧,身边就十几个士兵陪着了,孤寡老人一个。诸葛亮也是一样,晚年北伐了这么多次,连长安的泥土都没有摸到,还把自己给整病逝了。周瑜同样,虽然英雄出少年,但他也就辉煌了赤壁之战这么一两年而已。公孙瓒、袁绍、马腾、董卓等等这些诸侯就更不用提了,一个个都是菜鸡罢了。
那么三国到底是菜鸡互啄还是猛将扎堆?其实单看这一点就够了!
请把目光放大一点,不要聚焦于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各种内战,也不要聚焦于群雄纷争各诸侯之间的内斗。请把视角放大,把格局放大,来看看各诸侯以及魏蜀吴三个国家是如何吊打外族势力,直接就能明白三国到底是菜鸡互啄还是猛将扎堆。
其一,公孙瓒用三千铁骑横扫数万外族乌桓的部队。公元187年,幽州边境张纯、张举与丘力居等势力,联合乌桓之众起兵造反,比黄巾起义早一点,部队高达十万左右。其后全部被公孙瓒剿灭招降,打得属国乌桓首领率众归降,乌桓一带都惧怕公孙瓒的铁骑部队,唤作白马义从。
其二,曹魏名将田豫、牵招在边境吊打数万鲜卑骑兵。田豫是并州刺史,牵招是雁门郡太守,官职上来说牵招是田豫的下属,两个人同心协力,雁门郡是并州下辖的一个郡,毗邻外族势力羌胡鲜卑乌桓等等。强如鲜卑百年难得一遇的首领轲比能数万骑兵在他俩面前,也都不敢造次。《三国志》记载:田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其三,诸葛亮于西南打爆蛮夷,南中七郡纳入版图。纵然蜀汉最弱鸡的时候,南中地区都开始不服管制了,即现今云南贵州一带,尤其是蛮夷首领孟获。公元225年,诸葛亮三路大军正式南征,照样轻松打爆蛮夷部队,攻心为上,把南中分为七郡,极大加强了蜀汉中央对南中的管控和统治。
其四,孙权航海东进台湾岛,南下收复交州及海南岛。《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使得台湾岛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公元210年,孙权派遣步骘去招降交州,交州自此纳入东吴版图,《三国志》记载:岁中,步骘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
以上打爆外族的案例还有很多,在三国内战如此多的情况下,如果把魏蜀吴当作一个国家,任何外族势力根本都无法打进来,光这一点就足够说明三国时期是猛将扎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