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桑梓地
一一小记清光绪陕甘总兵刘秉旺故里丰城段潭乡午山村
在"南昌梓溪刘"《刘氏家谱》和《丰城名人录》里,记载着清光绪年间任陕甘总兵的刘秉旺,这是一位因军功从士卒一步步成长为陕甘总兵的乡人。是什么动力让英雄成长于草莽之间?笔者心怀久仰之情,近日来到了这块赣抚平原江西南昌县与丰城市交错的鱼米之乡,一探究竟。
一、建于明洪武年间有700年历史的古村
走入有"建筑之乡""荸荠之乡"之称的丰城市段潭乡,只见沃野千里、稻花飘香,一派江南好风光,午山刘家正处在西北方向,隔株水与南昌县三江镇相望。《段潭乡志》记载,午山村是1952年才由南昌县三江镇划入丰城,以前一直属南昌县辖,属南昌梓溪刘罗池湖"刘六团"。
当地人介绍,午山刘家人口、面积为段潭乡第三大,在明洪武年间建成,因位于邬山而得名。在清末民初时,村庄内有60多栋明清式古宅,青砖灰瓦马头墙,古樟古树荫如盖,并且户户巷巷相通,麻石垫路,繁华一时。且当地传说门塘似一只鲇鱼划水,是个有灵气的地方。
二、耕读世家名人志士经久传世
午山村三面环水,在西面一片平坦良田,甘蔗林与大片的菜田地掩映其中,水牛悠闲地野养着。村子中间一"迪功第"古宅,是表明祖上罗池中出了刘仲威,曾仼山西和顺县教谕授迪功郎。村中间显赫位置一座雕龙画凤、高大气派的石制牌坊"大夫第",吸引了笔者注意,这就是清廷为表彰刘秉旺功绩而敇建,是刘氏家族的荣光。据了解,刘秉旺治军严明,为人低调,对家人约束严格。
村民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恬淡与世无争,但却是耕读传家。明朝任长沙府茶陵州大使的刘傑翼,自幼丧父,但在母亲辛苦管教下,六岁过目不忘,终登仕途,其母获朝廷旌节表彰。
河水哗哗不竭流淌。如今午山刘家仍保留着衮龙穿巷(抬菩萨)、祠堂记谱、冬至祭祖等传统,在烟火兴旺和人丁继承中,延续看不变的宗族荣光。
三、经商灵活大贾再写风流
午山刘家耕读学优而仕,这些年不断有学子考入名大学,走入行政、军校和教育科技领域,小有名气。此外,还有在外经商做手艺的乡人,明清之时,远在贵州湖南浙江上海等地拼搏,殷实之时回乡,购田置房光宗耀祖。如今,还有在南昌的百胜科技的刘润根董事长,时时关心家乡建设,饱含对族人的一片深情,投资公益事业造福一方,令人钦佩,为那些因建工、成衣、化工等赛道而有成就的晚辈做了好榜样。
荣光已成过去,成功仍需努力。漫步在午山村大道上,一座崭新的现代和美乡村已拔地而起,在潋滟波光中,在鸡犬相闻中,村里女子鼓号队正在奏乐,欢迎着走出去又回来的游子们,记住乡愁,永远前行,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