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没有玻璃,窗户都是纸糊的,如果刮风下雨了他们该怎么应对
创始人
2025-08-06 13:03:40
0

璃又称“琉璃”,在古代可是件相当稀罕的物件。

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连那些风光无限的王公贵族,也都把它当作全天下最稀罕的宝物。

在这么个大背景下,又能有谁把琉璃充作窗户的材料,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因此在那个玻璃制作还未普及的古代,大多人都只得用一些看似薄薄的纸来充作窗户的材料。

不过也正是因此,才越发的让人好奇,仅仅只是这么一层薄薄的纸,就真的能代替玻璃挡风遮雨?

窗户的由来

需要知道的是,在咱们祖先都在茹毛饮血的年代,是没窗户的。

毕竟当时的老祖宗们还在简陋的山洞里住着,别说衣不遮体,甚至连食不果腹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他们活着,也仅仅只是为了活着。

也就是后来生活条件的好了,让他们有心思娱乐,也有心思去提高生活质量,对此咱们就来“燧人氏”为例。

在发现火后,先民们不仅把火当成照明道具以及一种特殊的进攻武器,甚至还在炙热燃烧的火苗中,学会了烹饪,也学会了更好的享受。

不过后者,却一度把先民弄得“灰头土脸”。

山洞里太闷,而火又太呛,一时之间把先民们折磨得痛苦不堪,不过在后来,先民便专门在洞中开了个口以用作透气,而这个口,在后来被称作“牅”的雏形。

再后来,随着先民们对技术的发展与理解更进一步,他们开始从山洞走出,并学会在树上,乃至于陆地上搭建房屋。

在住所发生变化后,这些先民仍保留了住所中的小洞,不过相比于之前的小洞,那时的“小洞”比较灵活,甚至能让先民们自由开关。

得益于木架夯土建筑的出现,那时的窗户类似可自由关闭的板门。

既能防盗,也能防雨,唯一不妥的是,能用起这种窗户的,在那时候可谓是少之又少。

当然,“穷”也有穷的办法。

一些实力不济的家庭会使用那种质量偏硬的大叶子,来充当“窗户”的作用;而一些实力相对强大的家庭,则会利用打猎而来的野兽皮囊,来制作相对保暖的窗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后两者的窗户相对来说并不方便,也不透气,甚至还并不保质地经常性地将其更换。

唯一的好处,也仅仅只是便宜。

不过当时间发展到汉唐时期,这些问题都将不再是什么问题。

纸张制作的飞速发展

早在西汉时期纸张便已经出现,不过因为造价昂贵,且制作不易等因素,一般只被皇家使用,就连使用情况都少得可怜。

对此,后来的东汉宦官蔡伦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

为了改进这种不便的纸张,蔡伦不仅向那些前人虚心求教,甚至还创新式的,用树皮、麻头、旧渔网、破布等原料重新造纸。

结果呢,还真让蔡伦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时制作成功。

而他的成功,也标志着跨时代发明造纸术的成功亮相,这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其中影响最大的,还得是百姓的窗户。

自造纸术发扬普及后,一些百姓便开始用价格更低廉的纸张,来充当窗户的“玻璃”。

可普通人家难啊,为了省钱,他们会把用过的纸张来粘在窗户上,以此充作窗户纸。

在看到此处时,也许有人会质疑,用纸张当窗户,人一戳,或是风一吹,雨一刮岂不就破了?

可若是真这么想,就未免也太不相信古人的智慧了吧。

能被当作窗户纸的,大多都只能是材质过硬的纸张,就像古人常用的韧皮纸那类,它的质量不错,韧性很足,就连纸张也都很厚实,很难会出现一戳就破的尴尬局面。

至于防雨?古人们也另有办法。

知道油纸伞吧?明明是以纸来充作伞的主要制作原料,可它却不怎么怕水。

而其原理也很简单,这种伞采用的是质感特殊的皮棉纸制作,并在制作时,在伞的大体上,涂抹上一层,天然防水的桐油。

等制作完成后,这把纸伞也因此有了防水的效果。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定程度的防水,若是非要把油纸伞给扔到水桶里猛涮,恐怕再好的油纸伞,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油纸伞的原理并不困难,因此在很多古人,都会在窗户上加上一层类油纸伞的纸张,并成功以此,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防水效果,因此也就有了被人所惊叹的“纸窗户”。

可就算这样,却仍有人觉得“纸窗户”不大靠谱。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理所应当地问古人为何不用玻璃制作窗户。

虽然玻璃早在先秦时期就已传入中国,可这话却未免也太不是肉糜了吧?

玻璃并非常人可使

最早的玻璃,可以追溯于公元前三千多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又陆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出现。

不过那时的玻璃还不叫玻璃,被一众顶级权贵给亲切称之为琉璃,甚至在那些顶级权贵眼里,玻璃比一些精美的玉石还要珍贵。

毕竟那时的玻璃不仅数量稀少,甚至还不是谁都配有的。

在战国时期,那些顶级权贵们,喜欢把玻璃做成饰品装饰在自己身边。

像曾侯乙墓蜻蜓眼琉璃配珠,抑或是越王勾践的配件上的那颗美如宝石般的“玻璃”。

但令人可惜的是,当时的玻璃制作得并不纯净。

虽然这些东西依然晶莹剔透,可一眼看上去,却像极了被玉做成的物件。

等到了商品经济异常发达的宋代,玻璃这样稀罕物不仅变得相对常见,就连制作工艺也都更上一层楼。

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咱就拿河北定州博物馆的琉璃葡萄串为例,一眼看去,几乎都没人能看出来它竟是“琉璃”。

等到了明清时期,得益于科技水平的进步,玻璃技术的制作水平也因此而一步登天,不光愈发的晶莹剔透,甚至还被用于装点皇宫的门窗。

就这还不算完,当皇宫门窗被大换血后,一些王公贵族也眼馋得想用。

于是清政府的当家们便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跟德国人合作,在山东省博山城北,建了一座名为博山玻璃公司的平板玻璃厂,专门为皇室与王公贵族们供应玻璃。

当然,在那个百姓命如草芥的古代,普通人是很难用上玻璃的。

一是没那个钱,二呢,则是被封建阶级给压得死死的。

也得亏如今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不然连那成本极低玻璃,恐怕也只会是某些人的专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