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库:追随万里不改初心、矢志不渝坚守信仰的传奇英雄
创始人
2025-08-06 10:32:13
0

大象新闻记者 张建良 李东鹏 梅靖翌(实习)

摘要:孙继库烈士,1893年出生于东北,1939年牺牲在中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从苏联辗转到东北,从哈尔滨走向瑞金,为了追寻党中央的脚步,走过了一个人的长征。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双料党员,为了革命需要,先后工作在延安中央印刷厂和“小延安”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最终在“竹沟惨案”中壮烈牺牲,将热血洒在了中原大地。

驻马店是我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尝试建立革命政权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建党初期开始到新中国诞生这一漫长战斗岁月里,驻马店党组织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领导驻马店人民前赴后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展开不屈不挠地斗争,有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孙继库就是在天中大地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捍卫中原局印刷厂而壮烈牺牲的勇士。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革命英雄孙继库的一生。

孙继库,1893年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县人。幼年时上过私塾,后由于家境困难,在14岁时随亲友去海参崴俄国一家印刷厂当童工。1917年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2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任苏联共产党支部成员。由此开启了他革命的传奇一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继库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回到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回国后他在中东铁路工作,任工会主席、远东党支部委员,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局调任他为满州省委政治交通员,负责中共满州省委的政治交通工作。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江西瑞金,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1934年,孙继库赴江西苏区途中不幸被捕,被押苏州反省院。历时两年之久,西安事变后才被放出狱。

出狱后,孙继库依然不忘使命,继续赴江西瑞金寻找党组织。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早在1934年10月就撤离江西苏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由于他刚出狱,又不便向别人打听,所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大事件也全然不知。他根据国民党报纸公开报道,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走一路问一路,继续寻找,他伪装成乞丐,披星戴月,从江西寻到贵州,又历尽辛苦从贵州追到甘肃,沿着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苦苦地追寻,不找到党中央,誓不罢休。1937年夏,他追踪到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区。路过一支部队门口,偶然看到旁边一个门上写着“列宁室”三个字,他深感诧疑,隔着窗户朝屋里一看又使他大吃一惊,这是个什么部队,为什么墙上挂着列宁、斯大林的像,国民党的部队怎么会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像,说不是国民党的部队吧,可官兵都穿着中山装,戴青天白日帽徽,真是稀奇古怪,令人费解。于是他找到一个年纪大些的老兵试探着问:“咱们是中国的军队,怎么挂外国人的领导像呢?”这位战士回答:“是啊,苏联红军不是也挂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像吗?这些领袖同样也是中国革命的导师,他们的像当然要挂了。”孙继库还有点不解的问:“那你们是……”“哦!你问我们是什么部队?”这个战士爽朗地答道:“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部队,就是原来的工农红军,为了团结抗战,最近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们的总司令就是朱德。”孙继库闻听此言,顿开茅塞。万里追踪寻不见,相逢却是自己人。他激动万分,紧紧握着这位战士的手说:“同志,我谢谢你,可找到你们啦,请你带我去见见你们的首长!”随后他很快就如愿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回归到革命队伍中,任中央印刷厂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

1939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书记刘少奇倡议下,建立了中原局印刷厂,调齐光同志任中原局党报委员会领导兼中原局印刷厂长。由于中原局印刷厂工人技术水平低,印一般书刊可以,对于纸型铸成铅版的印刷技术不懂不能印制稍微复杂的书刊。刘少奇就从延安的中央印刷厂要来孙继库、黄楚华、时长耕、金文钦等10多位技术骨干,支援中原局印刷厂工作,于1939年5月到达位于中原地区的“小延安”竹沟抗日根据地。中原局印刷厂成立(机关设在确山县竹沟镇),职工61人,武装部队16人。为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华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清除王明的右倾错误的影响,开辟华中抗战新局面。同时,不断地揭露敌人的阴谋,加强对中原地区党和人民的宣传教育,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决定在竹沟抗日根据地建立一座中原局直接领导的印刷厂。刘少奇指出:“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一个印刷厂等于建立一座兵工厂。”

1939年9月初,中原局印刷厂印的第一本书《挽救抗战的危机》出版了,印数5000册。该书以毛泽东最近发表的著作和延安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解放》周刊、新华社社论为主要内容。随后,又印刷了《论时局》,翻印了《解放》周刊,还印刷一些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经典著作,以及新华社播发的一些重要文章。此外,还印刷了一部分豫鄂边区党委的一些半公开的文件和宣传品。这些书刊印刷出来,通过各种渠道发行到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甚至被传送到南京武汉等敌伪心脏,成为打击和瓦解敌人、宣传和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在中原局印刷厂,孙继库先任工务科科长,后又兼任工会主席,在从延安来的这批人中,孙继库有很高的威信,同志们都尊敬他。对于如何团结从延安来的同志,齐光厂长总是听取孙继库的意见,每次效果都很好。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队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把军事进攻的重点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国民党对日寇消极妥协,开始与爱国抗日力量制造争端,进而掀起反共高潮。策划调动确山泌阳、信阳三县保安团及反动地主武装1800余人,于11月11日突然袭击中原局、河南省委和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所在地竹沟镇,残杀抗日战士和爱国同胞,制造了“竹沟惨案”。

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突袭竹沟。国民党顽固派派信阳县保安团两个中队约200多人,由匪首张明太指挥,到毛家棚袭击中原局印刷厂。于当天午夜出发,进攻竹沟西南25里的毛家棚村小山寨中原局印刷厂。 小山寨是群山环抱的一个独立小山村,当时中原局印刷厂对外是秘密的,伪装为竹沟留守处警卫大队,与外界完全隔绝。除了地方党支部书记,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文化兵工厂”。

11日拂晓,竹沟方面轻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声响起,中原局印刷厂断定竹沟发生了战斗。 12日8时,吃了早饭,警卫队长周植报告:“山下金家湾方向发现来历不明的军队。”齐光站在毛家棚小山寨墙边用望远镜一看,在五六百米外金家湾东边山根上,来了一支大约200人的便衣部队,从竹沟向金家湾前进,先头部队已入金家湾。未进村内,即由村后跑步登山西进,沿着山梁向西疾行。

齐光立即下令突围。警卫队长周植率警卫队伍,占领寨南山制高点掩护,全部职工撤离寨外。 敌人从西侧后方五六百米山上,向印刷厂职工射击进攻。追到侧后三四百米处,向我方发起密集射击。我方人员迅速在山腰密林隐蔽突围。当时,职工中会射击、佩戴手枪的有孙继库和战友小王,他俩奉令配合警卫队掩护同志们突围向山南桐柏县界龙窝转移。而就在此时,孙继库正疟疾发作,汗流满面,喘息不止。他和小王交替阻击敌人,边打边退。孙继库出了一身大汗,头脑清爽了些。他冷静瞄准敌人,射死一个,又射伤一个,吸引敌人的火力攻击,命令小王突围追赶同志们。但小王坚持断后掩护,含泪不走,孙继库带病喘息着几次命令小王赶快突围,由他掩护,“我旧疾发作,已经出不去了,但你还有机会,我们多突围出去一个人,就能保留一个革命火种,我掩护你,你一定要活着出去,继续为革命战斗!”孙继库带病掩护战友,最后壮烈牺牲,时年47岁。他的英勇行为为战友们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确保了中原局印刷厂的重要设备和文件没有落入敌手。之后,敌人赶到竹沟新四军留守处展开搜捕,疯狂屠杀。在留守处北小王庄医院养伤的中原局印刷厂工务科副科长张潮音、女工武桂花等均遭杀害。

1986年,原中原局印刷厂厂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齐光同志在北京接见老区代表时,深情撰文悼念孙继库以志纪念,同时题词“孙继库同志牺牲处”。嘱咐当地党史部门在孙继库烈士捐躯地立碑纪念,激励后人。

孙继库烈士牺牲在印刷厂南侧大约1.5公里处一个大山头的山岭上,那里是确山、桐柏分界线的地方,如今叫做牛屎大岭。当年,敌人退去之后,村民们将他就地埋葬在这里。1990年,村民们自发地为他重修了墓。后来,为了能更方便地守墓,1996年,毛家棚村的村民们将孙继库烈士的墓迁移到了如今的地方——中原局印刷厂旧址山脚下。2003年清明节,民政部门怀着庄严与敬重,为孙继库烈士立了墓碑。

编审:张建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缺... 西班牙没有吞并葡萄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历史背景因素: 葡萄牙建国较早且独立性强:葡...
用“手术”唤醒陕历博里的千年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华夏大地的悠悠岁月。它们静默不语,却承载着千年的故事...
原创 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其中,西汉末年的新朝皇帝王莽因其推行的一系列超前...
原创 晋... 在二十四史当中,要说哪一部写的最好,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有人会说是《史记》,也有人会说是其他几部正史。...
原创 古... 古代骑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骑兵马镫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关于马镫和骑兵必须先说明三个问题。 一,我...
原创 他... 说起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那真是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他既当过孙中山先生的警卫...
原创 何... 何文辉是明朝知名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是被朱元璋所收养的义子,并赐予了“朱”姓。 他出生在今天的安徽滁州...
原创 历... 一日,晁错的车马于长安东市徐徐行驶,却被中尉阻拦停驻。旋即,中尉当街宣读汉景帝的诏书,晁错竟遭当街腰...
原创 原... 回忆曾希圣同志在皖江的战斗岁月 王是桥熊湖帆杨刚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
原创 法...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法正,那就是:法正活着的时候,诸葛亮根本就没有上场打仗的机会! 当然,这不是说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