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基洛夫这个名字,大家可能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红色警戒系列游戏中苏联的基洛夫飞艇。而在苏联历史上,基洛夫却是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其在列宁死后至斯大林发动大清洗的十几年间,是苏联政坛中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有多么重要呢?重要到他的人望远远压倒斯大林,在总书记的选举投票中击败斯大林。
若不是卡冈诺维奇更改投票结果,恐怕斯大林的地位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就会被基洛夫所取代。而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1934年遇刺。倘若仅仅只是基洛夫遇刺这一单一事件的话,那还不至于对苏联有什么重大冲击。因为就连列宁都曾经挨过刺客的枪子,因此刺杀事件本身并不让人惊讶。
问题在于斯大林以基洛夫遇刺为契机,发动了大清洗运动。大清洗运动结束后,斯大林便真正集大权于一身,成为苏联真正的独裁者。而在列宁1924年去世至斯大林1937年发动大清洗,这13年间斯大林都毫无动作。就算说是要团结党内势力,对抗托洛斯基。
那么在托洛斯基已经失势的1928年后,斯大林也应该可以开始动手大清洗来为自己集中权力了。但是在击败托洛斯基的基础上,斯大林又拖了整整十年才开始进行大清洗。这就让人有些让人难以理解,斯大林为什么要推迟十年时间才发动大清洗呢?
结合基洛夫遇刺的事件来看,恐怕只有一种可能。也许是基洛夫的存在,让斯大林有所忌惮,因此不敢发动大清洗运动。倘若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基洛夫的生死对于整个苏联来说,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因为如果大清洗没有发生,那么斯大林恐怕终其一生,都难以成为一位真正的独裁者。
而斯大林不能成为独裁者,对之后的苏联历史也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大清洗之后的苏联,苏联几乎所有决策都是斯大林一人做出的决断。苏联变成一个类似于中世纪欧洲,完全依靠君主自身能力的君主制国家。斯大林的决定有对有错,不管对多还是错多。
都形成了之后的苏联历史,这段历史的功过我们不去评说,但大清洗的性质毋庸置疑,对于苏联绝对是弊大于利。因此他能不发生最好还是不要发生,那么基洛夫活着真的可以阻止大清洗发生吗?这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基洛夫必须在党内聚集足够支持自己的力量来对抗斯大林,因为斯大林的力量也很强。
这应该不成问题,就算不能压倒斯大林,但是与斯大林分庭抗礼还是可以做到的。接下来基洛夫可以选择维持现状,还是进一步夺权。夺权胜败难知,不夺权就是比谁命硬。这一点上基洛夫就算不遇刺,或许也难以胜过斯大林。
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